首頁>健康>

中醫是有解剖學的,而且早期的解剖學,有的比西醫的解剖學還要早。關於中醫解剖學最早的記載是在《黃帝內經》和《黃帝十一難經》。在《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中就詳細提到了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以古代官制說明臟腑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另外在《素問.六節藏象論》、《素問.五臟別論》、《素問.太陰陽明論》都提到了關於臟腑名稱和功能的知識。最詳細的關於解剖知識的記載在《黃帝八十一難經》裡面《論臟腑形態》提到了胃的容積,大小、重量,大小腸的長度等都進行了細緻的描述,對肺、肝、膀胱、喉嚨等器官的形態,大小,重量也做了詳細的描述。“”四十二難“曰:人腸胃長短,受水谷多少,各幾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谷三鬥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腸胃長短,受水谷之數也……”。另外在《論五臟六腑以及三焦五形》、《論髒五腑六》中對臟腑的數目,名稱以及特點又做了描述。

另外在《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了王莽命人做人體解剖實驗的記載,“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王莽抓住了王孫慶後,讓太醫院的醫生和屠夫,一起把王孫慶活著就開膛剖腹,挖出五臟,檢視他們的位置形態,觀察功能,並用細竹絲刺入血管,知曉經脈始末,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治病。這是中國醫學史上關於中醫人體解剖的最早例項。後來在宋代有《歐希範五臟圖》 的解剖著作。編書的人和有關人員一共解剖了50具屍體,對此屍體的喉部、胸腹腔臟腑進行了詳細觀察,並由畫工宋景繪成圖譜。這是源於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廣西起義領袖歐希範等56人被殺。行刑時,州吏吳簡命醫生與畫工剖腹探索,繪製成圖譜。其中有一些是對病理問題的論述。被解剖的物件都是反抗北宋統治階級而被捕的起義軍,歐希範則是其中的首領,原書已佚。後世的王清任著有《醫林改錯》,雖然書中有的內容有錯誤,但是也是對解剖積極的探索。

以上是關於中醫古代解剖的一些知識,這說明在古代,中醫是有解剖的,最早的成書於先秦至西漢時期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八十一難經》對中醫解剖有詳細的描述。那麼中醫理論為什麼只是用解剖名稱,並沒有對解剖的形態做以描述或者重視呢?這源於中醫和西醫不同的兩個角度,中醫是從巨集觀整體上去看待疾病,早期的西醫是從微觀區域性去研究疾病,現在不同了。其次中醫的理論重視功能輕實質,中醫理論的架構是在古代哲學基礎上的,加上中醫重視功能,因此對人體解剖的實質就沒有像西醫那麼重視了,這源於不同的看待疾病的角度。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失眠多夢不能入睡,大夫推薦這5種藥物,睡前3分鐘服用永不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