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飢、動靜、喜悲、冷和熱)。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界萬物無不跟隨季節變換、環境變遷而變化。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像一個小宇宙,臟腑、陰陽、氣血相互平衡和制約。把握好它們的功態平衡,靈活處,身體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養。
《黃帝內經》認為“陰平陰祕,精神乃治”,人體陰陰平衡、臟腑器官協調運作、精神充沛,邪不能侵,才能使身體健康。“動則生陽,靜剛生陰”所謂“養不離用、用不離養;養用合一,善用善養”。是指體力和腦力活動過程。“用得是否得當”,與“養的是否到位”,直接影響你著人體的正常狀態職身體健康。
飽與飢:多食傷身,營養不足損害健康。
《千金要方》載:“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放過多。”
《抱朴子》中說:“養生賴於飲食,然使醉而強酒,飽而強食,未有不傷身體者。”所以人們要惲素搭配,合理營養,隨著年令和體質的變化合理增減。功與靜:古人指出:“久坐不動,易傷氣血,腦力者慎之;身動過劇,易損內臟,體力者應戒之。”對於體胖無力、畏寒怕冷等陽虛表現的人來說,適當加強運動可促進陽氣生髮;而陰虛火旺、脾氣急躁的人們,亞一有意識地讓自已安靜,休整身體。
悲與喜:“悲傷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消極天利健康,縱情慾樂使人精疲力竭,甚者樂極生悲。心情失落者選擇適當的途徑排解鬱悶;興奮過頭,忘乎所以時,適當“潑涼水”,以免脫離現實,引發精神失衡。
吃和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春捂秋凍”並不陌生。然而,冷還是熱,也講究“一日三變”。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牙齒喜歡,熱水洗腳如吃補藥。女生生性陰寒,相對怕冷;男人生性陽燥,比較怕熱。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策略,適當“熱養”和“冷養”。體質差別的人,習慣也有差異:熱性體質五月不吃羊肉,犯者上焦吐衄、下焦出血。
寒性體質的人,三九天不吃豬頭肉,特別是胃病,犯者胃病加重。身體各部位有結節、囊腫、肌瘤的人們,七月不吃牛肉,牛肉中膠原成份多,對囊腫,肌瘤的患者不利。
此外。“莊子聽息法”有助於睡眠:用耳感知呼順的快慢、粗細、深淺,任其自我變化,使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忘掉,漸浙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