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具有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的功效,是治療頭痛的常用藥。《醫學傳心錄》中提到"頭痛必須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經藥”。雖然說“必須”有點誇張,但足以表明,川芎在治療頭痛方面,確實有它的重要性。總結了川芎治療頭痛的多面性。
川芎為多年生草本,根莖發達,形為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具濃烈香氣。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能行散,達巔頂,入血海。
川芎的活血祛瘀作用廣泛,古人稱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意思是說川芎具有辛散、通達、解鬱等作用。《本草綱目》中關於川芎有這樣的描述:“一切風,一切氣,一切血,一切勞損。補五勞,壯筋骨,養新血,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燥溼,行氣開鬱”。一長段的描述,道出了川芎既散寒又清熱,既補氣又補血,既燥溼又溫潤的特性。這種特性,在頭痛的治療上,凸顯的更為明顯。
川芎的配伍
外感風熱頭痛:配菊花、石膏等,如川芎散;
外感風寒頭痛:配羌活、白芷、細辛,如川芎茶調散;
氣虛頭痛:配人蔘、白朮、黃芪、白芍、當歸、升麻、陳皮、蔓荊子等,如補中益氣湯;
血虛頭痛:配當歸、白芍,如加味四物湯;
血瘀頭痛:配赤芍、麝香,如通竅活血湯;
風溼頭痛:配羌活、防風、獨活,如羌活勝溼湯;
痰濁頭痛:配半夏、茯苓、白朮、陳皮、天麻、厚朴等,如半夏白朮天麻湯。
川芎通常不作單獨使用,若單一味運用,嚴重的會有動血耗津,甚至有生命危險。
對於熱盛、出血但無血瘀之象,以及陰虛火旺之象例如咳嗽,自汗、嘔吐、咽乾等要慎用。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到“若其人陰虛火升,頭上時汗出者,芎即不宜用。”說明川芎可以助火,用量太多會導致火象更明顯。
川芎的用量
古人說“川芎量大謹防溫燥劫陰”,所以對於輕度頭痛、疼痛不劇烈的,氣虛血虛頭痛,川芎用量宜輕,常用量為6g到10g。
若出現頭劇痛、頭皮麻木、頭脹的頑固性頑痛,川芎的用量可達到30g或者更多。此外,體虛、妊娠、產後等情況,或者熱病後期出現津液虧損的,服用要謹慎。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用川芎,必須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使用。#名訓堂中醫館# #商丘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