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這種感覺你可能很熟悉,面板油膩、食慾減退、睡了一晚第二天起床依舊疲憊不堪、身體彆扭,嚴重的更是經常便祕……

這些症狀,在中醫上被認為是溼氣重的表現,中醫六大病邪風、寒、暑、溼、燥、火,其中之一的“溼邪”是很多疾病的誘因和幫凶。

溼氣重的6個表現,你若佔了2個,或已溼氣“纏身”,別不當回事

1、舌:舌苔厚膩、舌邊鋸齒;

2、便:大便糖稀不成形,小便排洩不暢;

3、神:精力不集中 、疲倦無力,睏乏嗜睡;

4、口:口裡痰多、睡覺愛流口水;

5、性:對房事不感興趣,女性陰部潮溼、白帶增多;

6、胖:肢體痠痛、身體虛胖。

“溼氣無孔不入”,若你佔了2條以上,就要趕緊“祛溼”了。

溼氣重的人,大多有這5個不好的習慣,你佔了幾條

1、環境

南方比較潮溼,體內溼氣容易積聚,加上夏天大家都愛吹空調,游泳,洗冷水澡等等,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是溼氣的根源所在。

2、飲食

寒涼食物是溼氣的催化劑,建議儘量少吃冷飲等寒涼食物,特別是夏天出汗後,立馬喝入大量的冰水,雖然一時痛快了,但是久而久之,體內積聚的溼氣會越來越重。

3、作息

不良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除了會滋生溼氣外,還會對人體臟腑帶來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嗜酒好煙,經常熬夜等這些惡習,要儘早改掉。

4、進補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中老年人盲目的買保健品,這樣會使得人體功能紊亂,造成溼氣加重。

5、壓力

現代人吃的好了,穿的好了,唯獨就是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長期緊張疲倦,會導致脾胃虛弱,易形成溼氣。

提醒:做好這3件事,排空溼氣一身輕鬆

1、“推”走溼氣

中醫經絡學中講到,三陰交穴是肝、脾、腎這3條經絡的交叉點,通過按壓這個穴位,可以通暢脾經,健脾利溼。

要注意下:脾經是通過膀胱來排溼的,所以推按三陰交穴會使得小便增多,這個是排溼的表現,大家不用擔心。

2、“吃”走溼氣

俗話說“病從口入”,溼氣的產生同樣也與飲食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體內溼氣重,建議飲食上要戒菸酒、清淡為主少油膩;少吃寒涼冰鎮、生冷煎炸等食物,尤其是不要暴飲暴食。

3、“喝”走溼氣

水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經常飲水可加快血液迴圈,排出體內多餘的毒素,尤其是可以在水中加入赤小豆、紅豆、芡實、茯苓、薏苡仁、橘皮、蕎麥、大麥等幾種食材,水溫調到90度,沖泡後靜置3-5分鐘,飲用,堅持30天,健脾祛溼一身輕鬆。

赤小豆、薏苡仁被稱為“祛溼雙雄”,赤小豆可以清熱利溼、補脾益氣,薏苡仁則可以利水滲溼,健脾止滯,兩種食材相輔相成,祛溼效果非常好,是中醫祛溼方中最基本的兩種食材。

芡實被稱為是脾胃的“守護者”,在強健脾胃的效果很好,再配以茯苓的消除水腫、改善溼胖,這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堅持喝一段時間,對體內溼氣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心臟病遇上高尿酸,這篇文章你應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