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年因疫情等原因,肉價有所上漲,關於吃肉其實有很多講究,科學研究顯示:過量攝入紅肉對心血管健康不利,且紅肉被歸為2A類致癌物。

那麼究竟怎麼吃肉才能越吃越健康?

牢記這三點,越吃越健康!

1、推薦買肉的順序:沒有腿的魚肉>兩條腿的禽肉>四條腿的畜肉。

畜肉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20%,脂肪含量一般為15%,豬肉脂肪含量最高。但畜肉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礦物質含量一般為0.8%~1.2%,並富含吸收利用率高的血紅素鐵。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推薦選擇瘦豬肉、牛肉和羊肉。

禽肉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6~20%;脂肪含量為9%~14%,低於畜肉,脂肪酸構成以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為主,在不過量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禽肉中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禽肉血液和肝臟中富含以血紅蛋白形式存在的鐵,消化吸收率很高。

沒有腿的魚肉其蛋白質的含量一般為15~22%,但其脂肪含量相對低於畜禽肉類,為1%~10%,其脂肪酸組成也優於畜肉和禽肉類,含有較多的n-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如DHA是維持視紫紅質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質,還有助於促進胎兒大腦發育;EPA具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2、綜合安全和口感:冷鮮肉優於冷凍肉和熱鮮肉

熱鮮肉:是畜禽在屠宰加工後,經衛生檢驗合格但未經冷卻處理的肉。熱鮮肉由於肉體內含有大量細菌加之肉體的餘溫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環境,一般保質期短。一般在農貿市場售賣的多為熱鮮肉。

冷鮮肉:是嚴格控制0~4℃、相對溼度90%左右的冷藏環境下,將屠宰後的動物放置16~24小時時,進行冷卻排酸處理。充分完成豬肉的“後熟”階段。

此時,肌肉組織發一系列變化,肌肉的僵硬狀態逐漸消失,因為排酸和蛋白酶、鈣啟用酶等多種因素作用,大的肌纖維逐漸向小的肌纖維、纖維片轉變,同時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產生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可達到熱鮮肉的8倍)風味物質,並在後續的加工、流通過程中始終保持冷鏈。

冷鮮肉具有營養吸收利用率高、安全方便的優點,現在大型超市、肉食專賣店銷售的肉基本為冷鮮肉。

冷凍肉:指宰殺後的畜禽肉經預冷後在-18℃以下速凍,使深層溫度達-6℃以下的肉。肉內水分在凍結過程體積會增長9%左右,大量冰晶會造成細胞的破裂,組織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解凍過程中細胞中的汁液析出,導致部分營養成分的流失,風味也下降。

購買鮮畜禽肉時,要注意檢視“兩證兩章”(即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檢疫驗訖印章、肉品品質檢驗驗訖印章)。同時應仔細觀察其感官指標是否正常,如表面有一層微乾的外膜,有光澤;表面微幹或溼潤,但不粘手;切面光滑、按壓後凹陷立即恢復;無異味。

3、按需購買、合理儲存、儘快食用

購買的鮮、凍畜禽肉應儘快烹調食用。如需臨時儲存,應用保鮮袋或保鮮膜包裝後置於冰箱冷藏,避免裸露並與其他食物混放,鮮畜禽肉在冰箱冷藏室存放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如需冷凍存放,要儘量切成小塊用鋁箔紙或保鮮袋分裝、減少存放時間、儘快食用。鼓勵按需購買,即買即食。

少買或不買燻肉和醃製肉。可以自制鹹肉,以掌握鹽的用量。買回家的鮮肉,醃製時可選擇複合醃製劑減少鈉鹽的使用,如醃製劑為NaCl55%、KCl30%、乳酸鉀15%,這樣使鈉的新增量降低了45% ,還可改善幹醃鹹肉的質地。

每種肉類各有千秋,每種每天都可吃一點,以保證每天膳食的食物多樣化;同時,每種肉類的攝入量均不可過多應適可而止。以自己的手掌為參照,各類肉每天吃掌心大小一塊;避免採用油炸、油煎、紅燒等方式,建議多采用蒸、煮、燉;烹飪肉類要清淡,烹調油和鹽要適量,煙燻和醃製肉中含有部分致癌物質,可增加機體患某些腫瘤的風險,要少吃或不吃。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乳腺癌病人“越來越胖”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