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小科普,點亮健康生活。
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之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鈣、鐵、磷等營養物質,我們每天都要吃雞蛋,它可以為人體補充優質蛋白質、保護視力、提高記憶力,對身體健康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小編相信,我們家家戶戶的冰箱裡少不了的“存糧”一定有雞蛋:小孩兒每天早上必要吃雞蛋;孕婦生養期間必要吃雞蛋補身體;病人休養離不開雞蛋;老人牙口不好,吃雞蛋既有營養又好消化;甚至有些地方的風俗就是吃童子尿煮雞蛋……
嗯,雞蛋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是,雞蛋吃的多了真的好嗎?
隨著養生保健文化的興起,如此平常的雞蛋,居然有了諸多禁忌,比如:一天只能吃一到兩個雞蛋;蛋黃裡面膽固醇最高,扔了別吃;雞蛋和豆漿不能同時吃……甚至有人搬出了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說,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雞蛋數量應為一個,如果多吃,患心臟疾病的機率就會增加。這是一個線性增長,每多吃半個雞蛋,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8%。
很嚇人,對吧?手裡的雞蛋彷彿不香了。
先別擔心,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好或者不好,主要看劑量。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在胡扯。那麼,吃雞蛋的“講究”哪些是對的?哪些是屬於誤區?接下來,小編為您送上靠譜的“吃蛋指南”。
一 比起普通雞蛋,土雞蛋更加有營養
錯誤!
因為一個“土”字,土雞蛋在很多人心中這就意味著純天然、綠色無公害,而近幾年土雞蛋更是火得“一塌糊塗”, 土雞蛋常常被認為比普通雞蛋更美味、更營養、更安全。但真相是,土雞蛋價格更高,容易被仿冒,在安全和營養方面卻不一定更好。
而且,現在都是使用飼料去養雞的,人們就擔心飼料飼養的雞生下的蛋不如土雞的好,而且兩者顏色也不同。但是其實土雞蛋和普通的雞蛋營養是差不多的,之所以顏色有所不同,是因為雞吃的東西及雞的品種所致,跟營養沒有任何的關係。
二 吃生雞蛋小心染病
正確!
雞蛋裡有細菌。部分細菌是從母雞卵巢直接進入雞蛋;部分細菌是後期經蛋殼上的氣孔進入雞蛋。雞蛋裡的細菌常見的有染沙門菌,大腸菌群,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通常建議人不要吃生雞蛋,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認為生雞蛋不經烹煮,營養素沒流失,因此更營養。事實上,未熟透甚至生的雞蛋,蛋白質沒有效轉化,消化吸收率遠遠低於熟雞蛋;更嚴重的是,未煮透的雞蛋,意味著它本身可能帶有的沙門氏菌等不能有效殺滅,人體可染病。當然,主張吃全熟雞蛋,卻並不建議把雞蛋煮得太久“太老”,因會不利於人體吸收,也降低了維生素的利用率。
三 雞蛋吃多就沒營養了,還容易升膽固醇
正確!
再好的食物吃過多,也會對身體不利,同樣雞蛋也是。雞蛋中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一個正常大小的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如果吃過多就會導致攝入膽固醇含量大大增加,對健康也很不利。
每天吃雞蛋的數量是因人而異的,老年人每天吃1個比較好,吃的太多會造成代謝不了的現象;少年和兒童處於長身體階段,可以每天吃2個雞蛋;對於青年和中年人,他們一般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每天可以吃2~3個雞蛋也比較合適;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實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患者,由於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可吃3~4個雞蛋。
四 孵雞雞蛋更有營養
錯誤!
有些朋友比較喜歡吃孵雞雞蛋,所謂孵雞雞蛋,就是沒有孵化完全的雞蛋,有小雞的雛形。很多人認為裡面有雞肉有蛋,營養價值更高。這個大錯特錯,因為沒有孵化完全的雞蛋有很多病菌,會導致消化系統出問題。
五 雞蛋煮著吃最好,少煎炸
正確!
能煮著吃,就不要蒸著吃;能蒸著吃,就不要炒著吃;能炒著吃,就不要煎炸。這是雞蛋的正確吃飯。
經過油煎炸之後的雞蛋,往往雞蛋裡面的營養成分都所剩無幾了,原本高分子的蛋白質也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糖化蛋白含量會上升到原來的30多倍。而且還會產生一些有氧化物和一些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對人體的影響很大。這跟攝入人體的高油高鹽有關,所以雞蛋煮著吃是相對最健康的吃法。
另外,我們上了年紀之後,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退化性疾病,比如腿腳疼痛,膝蓋不靈活,血管硬化,老年痴呆等等。如果多補充維生素、豆製品、蛋奶類營養,能夠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平時除了直接食用雞蛋外,也可以在和麵做餅或者煮鹹湯時放一些雞蛋,吃法多樣又健康。
健康吃蛋,能吃、會吃、適量吃,能夠快速吸收蛋類產品帶來的營養,對於預防老年疾病和骨質疏鬆有良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