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影響消化功能,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消化功能一旦出現障礙,身體會發出訊號提醒你,尤其是通過糞便的方式,如果日常排便的習慣出現變化,或者排便的顏色、形狀出現變化,都可能意味著腸胃疾病的到來。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哪些疾病容易改變排便狀態。
一般情況下,人在進食之後會有1-2小時的消化時間,並將食物的營養運輸給身體內各個器官,而且按照正常人的代謝方式,這些食物會停留在消化道內至少1天時間。那為什麼有的人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呢?別忽視這3個疾病。
1、腸易激綜合徵
很多人經常在外吃飯的時候,出現腹脹、腹痛、忍不住想放屁等不良現象,這不僅會讓人尷尬,還會增加身體的不適感。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徵,這種疾病多表現為腹痛、腹瀉、腹脹,而且腹瀉的次數比較多,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2、腹瀉
可能有些人看到腹瀉,認為日常比較常見的腹瀉,其實不然,這種腹瀉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臨床上說的腹瀉,多是指腹瀉次數超過三次及以上,每次腹瀉量超過200g,通常這種腹瀉會導致人體嚴重缺水,嚴重的可能會損傷身體健康。
3、慢性結腸炎
吃完飯就想上廁所,很可能是慢性結腸炎造成的。慢性結腸炎容易導致人出現腹痛、腹瀉,當吃完飯之後,食物進入腸道,而腸道遭受刺激後會加快腸胃蠕動的速度,進而會增加上廁所的感覺。若患有該種疾病的人,千萬不能忽視,一定要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日常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逐漸改善炎症,有助於身體更健康。
總結除了以上幾種情況會造成吃完飯想上廁所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所以若出現這種不良現象,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檢查並治療,另外在飲食上要保持清淡,不能吃過度油膩或者辛辣的食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