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本 期 導 讀

學《易》,強調的是一個「悟」字。

醫-易學探討的是什麼?

探討的是易學的哲理、象數思維模式、方法論等對中醫體系的影響,對具體知識的融滲,以及對臨床實踐的指導。為醫者若無方法學的正確指引和思維模式的順習,如同有兵而無將兵之帥。

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不是不知道《周易》對中醫有指導意義,實在是《周易》出名的難,自學不了。這大概能代表不少人的真實感覺。的確,如果學習《周易》未得其法,確實如此。

所謂未得其法,就是找本含有註解的《周易》,從頭開始,一卦一卦地看下去,想通過文字學習或揣摩出些什麼。再或者學習起卦,然後查詢相應的卦、爻辭來理解。起卦是重《易》之玄用,談不上是針對醫學的研習,在此不討論。而前一法卻是不得其門而入。如果《周易》能這樣學,早就天下普及了。

就《易經》而言,不足五千字,就算文言文再難,也可藉助白話譯註!然而對多數人而言依舊有難度,可見《周易》的重心不在文字。

《醫門棒喝·論易理》裡說:「善易者,不言易。良以易理不在語言文字故也。世人但知文字語言,所以仍不能明易也。」

現在一些談《易》的書或是節目,走的似乎也是文字解釋為主的路子,一卦一卦的幫你解,看似讓你逐卦明白,其實到最後,看似明白而實際不甚了解,得其形,失其神;這種傳授方法是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

我教《易》,則不然

要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規律,作為論道之《易》則更不用說。只要抓住規律,循道而行便是。《易》如果能被一字一字灌輸出來,也就不會千古都在雲遮霧罩中了。如果說以文字解《易》的教法是「假傳萬卷書」或許有失厚道,但至少,並非「真傳一句話」。

朱熹說:「惟其‘言不盡意’,故立象以盡之。學者於言上會得者淺,於象上會得者深。」

學《易》,強調的是一個「悟」字。「悟」的線索就在於易學中蘊含的規律或原理。明白了《易》的基本原理後能自悟,才可稱得上是初懂《易》。

《易》的本意之一就是簡易。《周易·繫辭上》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如果《易》很繁難,就不該命名為《易經》,而應叫做《難經》或《繁經》了。《易》是論「道」之學,「大道至簡」,而並非「大道至繁」。道多以規律昭顯,因此,學《易》入門的關鍵是把握《易》的規律。

《易》的規律或線索主要藏在什麼地方?

藏在卦爻的排列組合、位置分佈、所類之「象」及太極圖、先後天八卦圖、河圖、洛書這些圖式上。

比如卦的錯、綜、交、互、變等是常見的多角度參卦方式;而比、應、承、乘、位、時、中、貴、賤、剛、柔等則是判斷爻意吉凶的多維度參照系。只要大致弄清這些內容的來龍去脈、基本原理和評價標準,則每個卦、爻的內容,都可據此了解,進行初步推斷。

當一門學問能夠自己初步推斷時,可以說已經「思過半」了,再來藉助文字及前人註解,學起來還會繁難嗎?

《周易》究竟有多難?我們不妨與曾經學過的數、理、化科目比較。就中醫需掌握的《周易》知識來說,肯定比數、理、化容易,而且容易得多。理據如下:

1、系統的非高等數學內容從小學算術開始,再到中學數學,我們花了整整十二年時間;物理、化學也得花個三、五年時間。上課之餘,還有大量作業,這才算是初步掌握。而《周易》內容,若作為正規課程來教,五六十節足矣,若再做些作業,加個二三十節也就差不多了。若能提綱挈領,把握好規律來教與學,這個時間還可以縮短。

可能有人問,為何老師有這樣的把握?這麼說吧,就周易與中醫的相關內容,作為課程,我前後教過幾個版本。

在大學裡開設的《周易與中醫學術》,是大學正規課程,課時40節,其中內容大概一半是周易的基本知識,一半是周易知識在中醫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鍼灸學》、《傷寒論》等各家學說方面的具體應用。就我所教過的本科班學員,沒有一個學生考試不及格,可以想象它到底難不難?

精煉一些的譬如,我們學校舉辦過醫學類國家級繼續教育的專案《周易與中醫學術》,由我來講,時間是三天。也有容量大一些的,如現在在正安文化開的《周易與中醫學》課程,總課時也就十天。最多相當於大學裡一門主幹課的時間。跟數理化這些科目相比,時間要短得多。

2、現代人覺得《周易》難,一是從自學角度來感覺。但試想,如果沒有老師教,數、理、化自學難嗎?我們學過的科目,有哪一科是容易自學的?二是從思維習慣角度來看。由於中國古代文化知識教育之缺,使得現代人不太習慣於在古代語境中學習,除基礎知識的缺乏外,更多的應該是心態習慣的問題,而不是真正的學科難度有多大。

3、以現代人的知識水平,《周易》最難理解的其實是文字部分,而中醫所需的《周易》知識,主要是卦符、易圖(太極圖、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河圖、洛書等)及《易》的一些基本觀念。

正如《醫門棒喝·論易理》所云:「世之讀《易》者,多執指作月,鮮能因指見月者,苟能見月,自然忘指,何至於拘執文字語言而費脣舌哉。」是以文字之解對醫者來說,僅具錦上添花意義,不屬重點關注之處。也就是說,醫之《易》無意之中繞過了最難也最煩的文字,所以難度又低了些。

其實,前人對習《易》的態度是很瀟灑的,一般不叫研《易》,而叫玩《易》。易學大家邵雍說:「君子於易,玩象,玩數,玩辭,玩意。」

這種瀟灑,我們不妨一學。

潘毅 老師

◆ 《中醫一年通》主講老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 潘教授習醫從醫30餘年,具有豐富的教學與臨床實踐經驗。多年沉潛醫易相通之道,致力於從理論到臨床的原味中醫研究與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有《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一書。◆ 潘教授講課旁徵博引,深受學生喜愛,曾榮登2009年全國醫學專業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2010年各省最受歡迎十大教授榜,是中醫一年通學員眼中的“男神”。

本課程作為國家級繼續教育專案舉辦了三期研修班,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文化與中醫”培訓班課程,在第三批全國中醫優秀臨床人才(學員都是教授與主任醫師)研修專案中也選講了課程的部分內容,深受學員們歡迎,也深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好評。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完酒就腹瀉,身體存在著3種疾病,看看你“中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