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蔘是一味善於活血、祛瘀、通經的藥,宋代陳自明有“一味丹蔘散,功同四物湯”的說法,臨床廣泛用於瘀血所致各種病症,尤其以婦科疾病和心臟病最為擅長。
但丹蔘和四物湯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四物湯是以補血為主,兼有活血作用,而丹蔘以活血祛瘀為主,通過活血促進新血的形成,只是間接的、微弱的養血補血的作用。
一、傳統功效與應用1、女性月經病、產後病
丹蔘擅長婦科活血調經,可用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盡、腹痛等病症。
由於丹蔘性偏寒涼,所以對血熱瘀滯所致婦科病症更為適宜。
古人用於女性月經不調,單用丹蔘,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如《婦人明理論》丹蔘散。臨床也常與香附、紅花、當歸、益母草等藥配伍使用。
#守護她健康#
2、心臟病、心絞痛、腹痛
丹蔘入心經,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常用於瘀血所致胸痺心痛、心絞痛、腹痛,常與行氣止痛藥同用。
如《醫方簡易》丹蔘蠲痛丹,以丹蔘配木香、川椒,炒香,研成細末,製成蜜丸,用於中醫疾病厥心痛。厥心痛,是由於陽虛而心經氣逆所致心痛,常見整個胸腹連兩肋下、左上臂、背部串連疼痛、脹滿,冷氣上攻,面色青黑,或者手足冷,全身出冷汗,氣喘,不能平臥等。
現代也常用於心臟病、心絞痛有以上症狀者。
近年來,丹蔘製成的複方製劑、中成藥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如丹蔘片、複方丹蔘片(丹蔘、三七、冰片),複方丹蔘滴丸(丹蔘、三七、冰片、降香等),複方丹蔘注射液(丹蔘、降香)等。
近代用於腹中包塊,以丹蔘配三稜、莪術、皁角刺同用有效(《陝甘寧青中草藥》)。
3、腰痛
丹蔘還可用於腰痛,常配伍杜仲、牛膝、川斷,如《千金方》丹蔘丸。
4、風溼關節疼痛
丹蔘還有暢行血脈,通利關節的作用,可用於瘀血阻滯的風溼關節痛。
如熱痺關節紅腫疼痛,常配伍忍冬藤、秦艽、桑枝等同用。
《中藥大辭典》引張文仲方,丹蔘配伍杜仲、獨活、當歸、川芎、乾地黃同用,用於腰、腿、腳串連疼痛。
5、跌打損傷
丹蔘可促進骨折的癒合,用於跌打損傷所致瘀血腫痛,常配伍當歸、紅花、川芎等活血止痛藥。
6、中風偏癱
孫思邈《千金翼方》丹蔘膏,以丹蔘配伍羌活、牛膝、菊花等,用於中風偏癱,半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口眼歪斜。
7、下肢麻木疼痛
《千金方》丹蔘煮散,以丹蔘配伍川芎、杜仲、當歸、牛膝、升麻等,用於兩腳腫脹疼痛,不能遠行,腳心如刀割,筋骨斷折疼痛等病症。
8、面板病、面板瘡腫
丹蔘性微寒,有涼血活血,散瘀消癰的功效,可用於熱毒兼有血瘀的面板瘡腫、外科瘡癰、面板病,如溼疹、神經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等。
如《聖惠方》丹蔘湯,以丹蔘配伍苦蔘、蛇床子、白礬,煎汁外洗,用於風疹瘙癢。
9、心神不安
丹蔘微寒,入心經,有清心火,除煩安神的功效,常用於心神不寧、心慌失眠、甚至癲狂、癲癇等神志病。
用於健忘心慌,容易驚慌,失眠,常與生地黃、柏子仁、酸棗仁等同用,如《攝生祕剖》天王補心丹。
丹蔘配伍五味子,可用於神經衰弱所致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易緊張激動、容易心煩,肌肉性疼痛等。(《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用於失眠,可以單用丹蔘,或以丹蔘配炒酸棗仁。
10、溫熱病
丹蔘可用於熱入營血的溫熱病,常見高熱、煩躁不安、胡言亂語、斑疹,常與生地、玄蔘、竹葉心配伍,如《溫病條辨》清營湯。
中醫中的溫熱病,類似於現代疾病中的細菌、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腦炎等,常用丹蔘製成的注射液或複方製劑輔助治療。
#哆咖醫生超能團#
二、現代藥理作用1、丹蔘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輕心肌缺血損傷,加速心肌缺血損傷的恢復,縮小心肌梗死範圍,降低血流粘稠度,抑制凝血,對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因此臨床廣泛應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2、丹蔘有抗肝臟纖維化,軟縮肝脾等作用,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廣泛應用。
3、丹蔘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人型結核桿菌、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三、使用注意1、沒有瘀血者慎服。
2、反藜蘆,不宜與藜蘆同用。
3、丹蔘為活血化瘀藥,孕婦慎用。
4、丹蔘及其複方製劑可使少數病人有口乾、頭暈、乏力、手脹麻、心前區痛、心跳加快、嘔吐、噁心等症狀,但不影響治療,可自行緩解或消失。
6、丹蔘及丹蔘的複方製劑都不宜久用,因為丹蔘只有活血作用,沒有直接補血作用,等瘀血化得沒有的時候,繼續活血就傷血了。
參考資料:
《神農本草經》《婦人明理論》《千金方》《中藥大辭典》《中華臨床中藥學》《張廷模臨床中藥學講稿》《思考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