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行鍼總要歌見《鍼灸大成》,基於《靈樞·通天篇》"古之喜用針艾者,視人五態乃治之"的觀點。強調善用鍼灸醫病者,要重視區分不同型別病人的體質、性格、體態等相關因素,取穴應因人而異,根據患者體質、年齡、性別等不同特點進行選穴施治。《靈樞·終始篇》說:"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在鍼灸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形體胖瘦、年齡長幼、性別男女等不同情況而選用不同的腧穴與手法。強調鍼灸治療因人制宜的重要性。關於針刺禁忌,本文提到"大飢大飽宜避忌,大風大雨亦須容,飢傷榮氣飽傷腑,更看人神俱避之"。一般而言,凡在病邪正盛,診斷不明的情況下,不可濫施針刺。在房事後,大怒、過飽、過餓、酒醉、勞倦、大渴以及大風大雨之時,不是正氣自虛,便是氣機逆亂,因此都不宜針刺。針刺治療中,應使患者情緒安定,飲食起居適宜,否則就可能發生不良後果。這些都是行鍼取穴時的一些共性問題。
【原文】
黃帝金針法最奇,短長肥瘦在臨時,
但將他手橫紋處,分寸尋求審用之。
身體心胸或是短,身體心胸或是長,
求穴看紋還有理,醫工此理要推詳。
定穴行鍼須細認,瘦肥短小豈同群,
肥人針入三分半,瘦體須當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著中,
只在二三分內取,用之無失且收功,
大飢大飽宜避忌,大風大雨亦須容,
飢傷榮氣飽傷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針之法世間稀,多少醫工不得知,
寸寸人身皆是穴,但開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傍針去,無骨無筋須透之。
見病行鍼須仔細,必明升降闔開[1]時,
邪入五臟須早遏[2],祟侵六腑浪翻飛[3],
烏烏稷稷[4]空中墜,靜意冥冥起發機[5],
先補真陽元氣[6]足,次瀉餘邪九度噓[7],
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徑不迷。
百會三陽頂之中,五會天滿名相同[8],
前頂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風,
灸後火燥衝雙目,四畔[9]刺血令宣通,
井泉要洗原針穴[10],針刺無如灸有功。
前頂寸五三陽前,甄權曾雲一寸言,
稜針出血頭風愈,鹽油揩根[11]病自痊。
囟會頂前寸五深,八歲兒童不可針,
囟門未合那堪灸,二者須當記在心。
上星會前一寸斟,神庭星前髮際尋,
諸風灸庭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針。
印堂穴並兩眉攢,素髎面正鼻柱端,
動脈之中定禁灸,若然此穴鼻鼾[12]酸。
水溝鼻下名人中,兌端張口上脣宮,
齦交二齦中間取,承漿下脣宛內蹤,
炷艾分半懸漿灸,大則陽明脈不隆。
廉泉宛上定結喉,一名舌本立重樓,
同身捷法須當記,他日聲名播九州。
【註釋發揮】
[1]升降闔開:《素問·六微旨大論》:"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此處的"升降"是指人體氣機運動的執行方式,就經脈而言,陽經由上而下,陰經由下而上。闔開,指子午流注理論氣血流經此處穴位開及氣血流過此處穴位闔。
[2]遏:阻止。邪氣進入五臟六腑已是疾病的緊要關頭,必須及早阻止病勢的發展勢頭,防止繼續傳變。
[3]祟侵六腑浪翻飛:是形容邪氣侵犯六腑,其來勢凶猛,為實證的一種表現。
[4]烏烏稷稷:形容鳥飛之狀,言其飛翔在空中忽而飛至忽而離去難以把握,此處用以比喻針之得氣,似動中若隱若現。《素問·寶命全形論》王冰注云:"烏烏,嘆其氣至。稷稷,嗟其已應。言所針得失,如從空中見飛鳥之往來。"
[5]靜意冥冥起發機:冥冥本謂自然界的幽暗深遠,亦指迷信的人所指的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比喻人體一些生理、病理的微妙變化。《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觀於冥冥者,言形氣營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發機,《標幽賦》說"伏如橫弩,應若發機",是形容手持針如弩之待發,經氣聚於針下。全句是指醫生持針在手,如弩之扣機待發,醫生和患者必須專默精誠,不可稍事外顧。
[6]元氣:元氣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後天水谷精氣和自然界清氣結合而成陰氣(精、血、津、液)與陽氣(衛氣、宗氣、營氣、臟腑之氣、經脈之氣), "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陰氣主物質,陽氣主功能,陰陽二氣相互轉化。中醫認為,元氣是生命之本、生命之源,元氣充足則健康,元氣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死亡。元氣決定著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說,元氣充足免疫力就強,從而能戰勝疾病。如果人體元氣不足或虛弱,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力去戰勝疾病,甚至導致死亡。
[7]九度噓:九度,表示多次、多數。噓,有吹出、吐出之意。中醫養生有"六字延壽功",最早見於《千金方》, 《壽親養老新書》、《道元一氣》、《類修要訣》等書都有記載。如四季卻病歌曰:"春噓明月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閒,秋咽定知金肺潤,腎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認為"噓"氣能疏肝調節氣機。文中所說"次瀉餘邪九度噓",是形容行鍼用瀉法時,要多次反覆噓氣才能瀉出邪氣。
[8]五會天滿名相同:五會、天滿均是百會穴的別名。
[9]四畔:邊側叫畔,四畔即四邊,相當於經外奇穴四神聰。除四神聰外,頭部的其他穴位如上星、通天等都宜於放血,有通竅瀉熱的作用。
[10]井泉要洗原針穴:治中風證灸百會後,如發現火燥衝目時,要刺百會穴之四邊瀉血,然後再以新汲井泉冷水沖洗瀉血的穴位以瀉其火。
[11]鹽油揩根:指治療頭風的方法,用三稜針刺囟會等出血,後用鹽油抹於穴上。
[12]鼻鼾:即深睡時鼻腔發出的鼾聲。
以上節自陳以國老師主編的《鍼灸歌賦註釋發揮》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