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前面我們講了很多瀉下的方子,洩熱的、有洩寒的,有洩水的,有水積一起洩的。這些基本都是不能用在比較虛的人,一般都用於身體比較旺的,又有積堵的。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既有瀉下,又有補養的方子,直搗黃龍,不需要分步來,瀉了再來補。

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黃龍湯。出自《傷寒六書》,這個傷寒六書是明朝的陶華編撰的。主要是他對傷寒的理解,還記載了很多他自己的驗方。

【組成】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甘草,人蔘,當歸,原書未著分量。

【用法】

水二盅,姜三片,大棗二枚,煎之後,再入桔梗一撮,熱沸為度。現代用法:上藥加桔梗,生薑,大棗。水煎,芒硝沖服。

看出來沒,是什麼方變來的。沒錯,是傷寒論裡的大承氣湯,陶氏是學傷寒的嘛,肯定是用傷寒的方。這個黃龍湯是大承氣東加甘草、人蔘、當歸、生薑、大棗、桔梗而來的。

生薑、甘草、大棗護胃、人蔘補氣、當歸補血。

【功用】

攻下熱結,補氣養血。

大承氣的變方,肯定是熱結才用,寒的不適合。

【主治】

裡熱腑實,氣血虛弱證。或因熱病當下失下,心下硬痛,身熱口渴,譫語利純清水;或素體氣血虧損,患陽明腑實之證;或因誤治致虛,而腑實尤存,證見神倦少氣,便祕,腹脹滿硬痛,甚則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脈虛。

大概就是本來人就比較虛的,現在又因為病情需要,要用瀉下,就用這個黃龍湯。

【方解】

本方原治熱結旁流而兼氣血兩虛之證。熱邪傳裡,陽明腑實,故心下硬痛,身熱口渴;熱擾心神,故譫語;陽明燥熱,逼迫津液,從旁而下,故下利純清水;應下失下,消耗氣血,而成正虛邪實之勢。若素體氣血虧損,患陽明腑實之證,或因誤治致虛,而腑實猶存,正虛甚則不能勝邪,猶當勉為圖治。

《溫疫論》指出:“證本應下,延遲失治,或為緩藥因循,火邪壅閉,耗氣搏血,精神殆盡,邪火獨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線,肉筋愒,肢體振戰,目中不了了,皆緣應下失下之咎。邪熱一毫未除,元神將脫,補之則邪毒愈甚,攻之則幾微之氣不勝,攻之不可,補之不可,補瀉不能,兩無生理,不得已勉用陶氏黃龍湯。”至於舌苔焦黃或焦黑,乃陽明腑實,裡熱甚也;脈虛,為氣血兩虛之象。

本方系大承氣東加人蔘、當歸、甘草、桔梗、生薑、大棗而成。方中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瀉熱攻下,盪滌腸胃實熱積滯;人蔘、當歸雙補氣血,扶正以利於祛邪,使之下不傷正,為方中主要部分;佐以少量桔梗,開提肺氣,疏通腸胃,欲降而先升;使以甘草、姜、棗扶其胃氣,調和請藥,共成扶正攻下之劑。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主治陽明腑實而氣血兩虛者。臨床以大便祕結,腹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體倦少氣,舌苔焦黃,脈虛為辨證要點。

要是不虛就不用這個方了,直接用大承氣就好了。

2.加減法:原方後注:“老人氣血虛者,去芒硝。”示人以顧護正氣之意。或再適當增加參、歸用量以加強補虛扶正之カ。本方去枳實、厚朴、桔梗、生薑、大棗、加生地黃、玄蔘、麥冬、海蔘、薑汁,名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主治溫病陽明腑實,應下失下,身熱,腹滿,便祕,口燥咽乾,脣裂,倦怠乏力,精神萎糜,舌苔黃燥或焦黑,脈沉弱或沉澀者。

3.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傷寒、副傷寒、流腦、乙腦、老年性腸梗阻等屬於陽明腑實,而兼氣血不足者。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黃龍湯,治有患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譫語,發渴,身熱……殊不知此因熱邪傳裡,胃中燥屎結實,此利非內寒而利,乃逐曰自飲湯藥而利也。宜急下,名曰結熱利證。身有熱者,宜用此湯。”

2.方論選錄:俞根初《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按:“此方為失下證,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虛極熱盛,不下立死者立法。故用大承氣湯急下以存陰,又用參、歸、草、棗氣血雙補以扶正,此為氣血兩虧,邪正合治之良方。”

【方歌】

黃龍枳樸與硝黃,參歸甘桔棗生薑,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到這裡就結束了,看著很多,但只要記住這是一篇講方子的文章,這個方子是治虛弱的人需要瀉下的,是大承氣東加味來的。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四種常見維生素,到底該如何補?解決這些知識盲區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