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為了傳承守正,試談一下我對傳統中醫理論的元神—“天人相應”的認識,意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討論,同道斧正!

天人合一是中華傳統,儒、道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老子道德經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天食人以六氣,天人相應是傳統中醫理論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傳統中醫理論的元神。黃元御《四聖心源》曰: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然則善言人者,必有驗於天矣。天人一也,未識天道,焉知人理!人與天地相參也。然而,時至今日,會說“天人相應”的中醫雖然不少,真正知道天人是怎樣相應,把天人相應的思維,運用到臨床中的中醫不多。

那麼天人是怎樣相應的?其實“天人相應”就是通過氣立與神機的溝通,資訊的交流,執行氣化而實現的過程,是把天地的時空,方位,氣候變化,人體的表裡,臟腑,經絡,症狀綜合考慮的,多維立體的診療思維模式。素問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傳統中醫理論中,有關的天人相應理論,在五運六氣學說中,是以氣立的升降,神機的出入,來探索人體生理,病理,治病的學說。

先說“神機”,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張介賓雲:“物之根於中者,以神為主,而其知覺運動,即神機之所發也;物之根於外者,必假外氣以成立,而其生長收藏,即氣化之所立也。”“凡物之動者,血氣之屬也,皆生氣根於身之中,以神為生死之主,故曰神機。”植物根,種子中有神,接受四季外氣變化之資訊,而能生長化收藏。我的理解是,有生命活動的人,就是一個有神的機體,像一部有電的手機,電腦、電視機……,既是一個訊號接收處理器,又是一個資訊顯示、發生器。機體內的失衡發生了疾病,顯示出症狀,發出求助資訊,如機體缺水,口乾而渴,飲水補救,補夠水而渴止。

人由父母孕育成胎,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經絡血脈…組成機體,不同的父母基因不一,機體品質有差別,所以人先天稟賦有異。機體是生命存在的內在基礎,神乃體內氣化活動的調控與主宰,五臟六腑由心神調控著升降、岀、入維持著人體內平衡,同時在“氣立”的協助下,維持著人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決定著生、長、壯、老、病、死。“氣立”的太過不及,導致“神機”失衡則發生疾病。就像一部手機的出廠配置元件的優劣,決定了它的使用功能和壽命。“神去則機息”手機電池需要充電,電是手機之神,無電了手機功能全無,只是宕機一個。人食五味生精、氣,精、氣生神,精、氣虛,神衰曰病,氣絕則神去機息成屍體一具。外界發出的訊號需要得到應答,這個應答的資訊處理系統就是人體神機。

再說氣立,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氣立”乃有天時之“氣”而定,就是時空,建立之意。地球自轉,日有晝夜之分,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之別,立乃建立之意。立春為春生升之氣建立;立夏為夏扎繁茂之氣建立;立秋為收斂降之氣建立;立冬為潛藏之氣建立,這就是一年中的氣立。一季氣分六節,一年二十四節氣,五運分木、火、土、金、水,六氣布風、火、暑、溼、燥、寒。自每年1月20日大寒起算,經過立春、雨水、驚蟄、至春分為厥陰風木初之氣;自春分起,經清明、穀雨、立夏、至小滿為少陰君火二之氣;自小滿起,經芒種、夏至、小暑至大暑為少陽相火三之氣;自大暑起,經立秋、處暑、白露、至秋分為太陰溼土四之氣;自秋分起,經寒露、霜降、立冬,至小雪為陽明燥金五之氣;自小雪起,經過大雪、冬至、小寒,至大寒為太陽寒水終之氣;

年復一年,如同時鐘,往復迴圈,氣立是某一個時間段內,自然或者說宇宙,啟動萬物生命的,生長壯老已的訊號,氣立是天地移動時,發生氣候變化的能量場,中醫命名曰風、火、暑、溼、燥、寒六氣,是六種氣候。六氣調和則物以生長化收藏。人以生長壯老已;六氣不調,太過,不及則物以災害生,人則疾病起。“氣立”與“神機”活動一旦停止,生命活動也就自然終止,因此稱為“氣止而化絕”“神去則機息”。如手機接受電信、移動,聯通之訊號而啟動,連通,接收,顯示,回發岀本機資訊。基站無訊號發出,有訊號手機無電……,都會功能全失。《素問·至真要大論》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需要審察病機,無失氣宜。病機十九條,其中五臟病機五條,是神機病;風、寒、溼,火、熱病機十三條,是氣立病;上下病機兩條是升降病;治療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是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基本準則。

人的“神機”通過體表感官、接收“氣立”的訊號,由經絡傳輸到臟腑。以風為例,立春之氣,春風鼓動,陽從地起,生意乃萌。在天為風,在地為木,風氣通於肝,在經為厥陰,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足厥陰肝以風木主令,手厥陰心主以相火而化氣於風木,木生火也,厥陰肝木,生於腎水而長於脾土。水土溫和,則肝木發榮,木靜而風恬;水寒土溼,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鬱而風生。木以發達為性,木氣抑鬱而不生,是以病也。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氣立之為病。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神機之為病。鬱怒而克脾土,化火而刑金,陽亢而眩暈等太過之為病。肝藏血而華色,主筋而榮爪,眥黑脣青,爪脆而筋急,不及之為病。及其傳化乘除,千變不窮。故風木者,五藏之賊,百病之長。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氣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氣抑鬱而不生,是以病也。書不盡言,欲知餘經,請閱讀素問,四聖心源,開啟中醫之門……等書。

故黃元御謂;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六氣者,風、熱、暑、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 人為天地之中氣,秉天氣而應六腑,秉地氣而應五臟。六氣五行,皆備於人身,內傷者,病於人氣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氣偏而人氣感之。內外感傷,總此六氣。“內外感傷,百變不窮,溯委窮源,不過六氣,六氣了徹,百病莫逃,義至簡而法至精也。平人六氣調和,故一氣不致獨見。病則六氣不相交濟,是以一氣獨見。以此氣偏盛,定緣彼氣之偏虛,以六氣之性,實則克其所勝而侮所不勝,虛則己所不勝者乘之,而己所能勝者亦來侮之也。

外感者,因天地之氣偏而人氣感之。仲聖從外寒傷人病,刻成傳世鉅作傷寒論:太陽之為病、少陽之為病、陽明之為病、厥陰之為病、少陰之為病、太陰之為病,六個“之為”言天地氣偏而人氣感之也。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厥陰病、少陰病、太陰病,六“病”字言人氣之偏也。

清吳鞠通依據《六元正紀大論》辰戌之歲,初之氣,民厲溫病。卯酉之歲,二之氣,厲大至,民善暴死,終之氣,其病溫。寅申之歲,初之氣,溫病乃起。醜未之歲,二之氣,溫厲大行,遠近鹹若。子午之歲,五之氣,其病溫。己亥之歲,終之氣,其病溫厲。著溫病條辨,闡發溫熱之為病三焦治法。

雷少逸四季主氣太過所傷著《時病論》,列四時病70餘種,從病因、病機、症狀、治法、方藥等方面詳加論述,並於每一病證後附列自己治案。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原病篇曰:病疫之由,昔以為非其時有其氣,春應溫而反大寒,夏應熱而反大涼,秋應涼而反大熱,冬應因風雨陰晴,稍為損益,假令秋熱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傷寒與中暑,感天地之常氣,疫者感天地之癘氣,在歲有多寡;在方隅有濃薄;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內不在臟腑,外不在經絡,舍於伏脊之內,去表不遠,附近於胃,乃表裡之分界,是為半表半里,即《針經》所謂橫連膜原是也。

故黃元御謂“天人同氣也,經有十二,六氣統焉。人之六氣,不病則不見,凡一經病,則一經之氣見。平人六氣調和,故一氣不致獨見。病則六氣不相交濟,是以一氣獨見。如厥陰病則風盛,少陰病則熱盛,少陽病則暑盛,太陰病則溼盛,陽明病則燥盛,太陽病則寒盛也。以此氣偏盛,定緣彼氣之偏虛,以六氣之性,實則克其所勝而侮所不勝,虛則己所不勝者乘之,而己所能勝者亦來侮之也。”

內傷者,病於人氣之偏,東垣據內經,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依髒氣法時論,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體內也有春夏秋冬,人體的病變就是,神機不能正常有序地升浮降沉。體內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轉換,都要依賴脾胃運化轉輸。通過“旺脾”促使體內升、浮、降、沉的按時正常轉換。 脾虛中樞不運升降失靈,旺脾使樞轉復常是治關鍵,凡用藥,若不本四時,以順為逆。四時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浮化降沉,化者,脾土中造化也,是為四時之宜也。創心、肝、肺、腎之脾胃虛病論。立補中益氣湯是不升的病變,清暑益氣湯是不浮的病變,昇陽益胃湯是不降的病變,沉香溫胃丸是不沉的病變。成為調理神機病大師。尤在涇有“古人制方用藥,一本升降浮沉之理,不拘寒熱補瀉之劑者,宋元以來,東垣一人而已。”之讚歎!

黃元御以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立論。認為中氣旺則胃降而脾升,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鬱;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鬱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洩而不祕,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中氣者,和濟水火之機,升降金木之軸,……溼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治法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乃卻病延年之法。立足四維之根本的黃芽東加減之法,調其升降失常。

張介賓雲: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故施治於外,則神應於中,使之升則升,使之降則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藥劑治其內而髒氣不應,針艾治其外而經氣不應,此其神氣已去,則無可使矣,雖竭力治之,終成虛廢已爾,是即所謂神不使也。神之“使”與“不使”是治療獲效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治療目的就是維護或恢復神機、氣立的正常運動,以達到素問所說:“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大家健康超能團#@大家健康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27歲青年辟穀54天去世!用來治療糖尿病?風險大,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