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汗液是從我們人體面板排出來的一種液體,而且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適量的汗出對身體有好處,有利於促進代謝物的排出,提高代謝,正常維持身體和改善體內環境的平衡。出汗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異常的出汗比如出汗過多、汗液顏色的變化等,就不正常了,那麼就可能是疾病的訊號,就需要我們要引起重視。

在日常生活中或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許多患者都有出汗異常的情況,有的甚至被這種出汗異常的情況嚴重的影響著日常正常的生活、工作或學習,讓他們十分的苦惱。今天我們通過一則中醫治療經常胸口部出汗,伴有睡眠差,容易疲勞的病例來談一談關於汗的那些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中醫學對汗液的認識,以及汗液形成的生理病理都有哪些?

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面板潤澤,是謂液。———《靈樞·決氣》

1、中醫理論對汗液的認識是怎樣的?

中醫認為汗液是由血液與津液所化生,而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津和液同屬於水液而源於水,都有賴於脾胃的運化而生成,同時津液又是生成血液的重要物質。津液與血液都能夠在血脈內外相互滲透、互相補充。而在中醫臟腑學說中,汗為心之液,心主血脈,心又有主一身血脈之功能,就有了“心—血—津液—汗”的關係鏈。故有“血汗同源”、“津血同源”之說,也可以理解為汗與津液同源於血,它們都賴於人體內水谷等精微物質的化生而來。因此,汗液與津液、血液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它們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影響,所以說汗液與津液、血液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它們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影響。

由於津液、血液、汗液之間關係密切,如果一方受損,必然會造成另外一方的損傷。比如大失血的病人,血液流失過多造成津液減少,就會出現口渴的情況;又比如夏季暑熱使人大汗淋淋,出汗過多,使津液丟失過多,血液生化不足不能榮養機體,就有可能會頭暈、乏力等虛脫的症狀。

2、汗液與五臟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五臟化液,心為汗。———《素問·宣明五氣論》

在中醫學臟腑理論中,由於心在液為汗,汗為心之液,心主血脈,血汗同源,所以汗與心的關係最為密切。津液的生成依賴於脾胃中水谷精微物質的化生,水谷精微物質的散佈還需脾的運化,肝臟主疏洩,對津液具有調節的作用。

汗液經過面板的排洩需要毛孔關與閉生理功能的正常,而中醫學中肺臟主司開闔腠理,腠理玄府為汗孔,汗孔亦為氣竅,是氣機升降出入之孔竅,氣液執行之通道,因此肺調節著汗液。同時肺又主宣發、朝百脈、敷布津液,津液化生汗液。所以肺與汗之間關係也十分密切。

腎臟主水,肺臟通調水道,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之下源,肺開闔玄府主司汗孔,腎開闔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為水液,汗液與腎臟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汗液與五臟心肺脾肝腎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五臟之間也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一方如果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另外一方,同時也有會造成汗液的代謝出現異常。

3、汗液形成的生理以及病理

正常情況下由於人體內的陽氣溫薰作用使水谷等化生的津液蒸騰,被蒸騰的津液通過毛孔外洩散佈於肌表則為汗液。這個過程就和天地之間雨水的形成過程相類似,太陽就好比如人體的陽氣,江河裡的水就好比人體的津液,太陽對水液的蒸騰作用,水蒸氣在大氣層中的對流層中由於上冷下溫的作用形成降水,出汗就是陽氣蒸騰陰液使從面板而出的過程。

生理上,腠理開闔如常,也就是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毛孔的關閉生理功能正常,陽氣充足,陰陽平衡的情況下,則能蒸騰陰液外洩於面板,可見有出汗的表現。這種出汗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比如夏季天氣炎熱或衣物穿的過多或劇烈運動後,通過出汗來散熱,調節體溫的正常,維持人體正常的內環境的穩定與平衡。

病理上如果陽氣不足,不能溫薰津液,或當津液不足,或者腠理正常功能失調而閉塞,那麼可見無汗之症;如果陽熱內盛,也就是蒸騰作用過於強烈,那麼就會逼迫津液外洩過多,就會出現汗液過多,或者由於內熱煎熬津液導致津液濃縮出現粘汗或異常顏色的汗液等情況;如果陽氣虛,陽氣的氣化固攝功能失職,不能固攝津液,陰液不固,津液外流或外滲,還可見異常汗出的情況發生。

導致異常出汗的病因病機,以及異常出汗的病理型別都有哪些?

1、異常出汗的病因病機

上面我們簡單的了解了中醫對汗的認識,汗形成的生理、病理基礎,以及汗與五臟之間的關係,而汗液為心之液,由津液化生。那麼,引起異常出汗的病因病機可以歸納為肺氣虧虛、心血不足、營衛不和、邪熱內鬱、陰虛火旺、陽氣衰微等幾方面導致人體內陰陽失調,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洩形成汗證。比如當素體虛弱,或病後體虛而耗傷肺氣,肺氣損傷不固表,腠理開洩出現自汗的表現;若情志不遂,肝鬱化火,或者嗜食肥甘,溼熱內生,邪熱鬱蒸,迫津外洩出現多汗;陽氣衰微,陰液不固,出現大出汗,甚至脫汗的現象。

2、根據異常出汗的臨床表現可以將汗證分為10種類型

3、根據出汗的部位不同,又可將異常出汗分為以下9種類型

下面回到我們討論的重點:胸口部出汗,睡眠差,易疲勞,一個古方,止汗,安神,提神除疲倦

1、臨床資料

王某,男,33歲,自訴近半年多前因思慮過度後出現胸口部汗出明顯,甚則胸口部衣物被浸溼,活動後加重,乏力,易疲勞,夜休差,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與工作,為求治療來診。現症見:胸口部出汗,乏力、易疲勞,夜休差甚,夜夢多,伴有頭暈、健忘、食慾不振,腹脹便溏,舌質淡,脈細弱。

詳細詢問病史得知患者半年前因與他人合作投資專案,由於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虧損,再加上父母年邁,生活壓力比較大,日夜思慮比較多,既往體健,未曾有其他不適。經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進行辨證為汗證,證屬心脾兩虛證,治療以健脾養心補血為大方,方用歸脾東加減,並告訴患者切勿思慮,慎起居,注意休息,加強營養,多食龍眼、大棗、枸杞等健脾補血食物,前後經過三次複診,總共12劑中藥的調理,患者症狀基本痊癒。

2、我們來分析一下歸脾湯這個古方為什麼能夠治療這個胸口部出汗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蓋脾主意與思,心亦主思。思慮過度,意舍不精,神宮不職,使人健忘。治之之法,當理心脾,使神意清寧,思則得之矣。———嚴用和

1)辨證論治分析

患者由於日久思慮過度,思慮過度損傷脾氣,耗傷心血,心脾兩傷,心主血,血充則氣足,血虛則氣弱,心血不足,導致自汗出汗發生,胸口為心所在之部位,活動後加重,故汗出在胸口;心藏神,心血不足無以藏神,心神不寧,出現失眠,夜夢多;心血不足無以上榮腦竅而出現頭暈、健忘、乏力;脾主運化,脾氣損傷,運化失司,故腹脹、食慾不振;脾臟運化失職,水液不能得以運化,故易疲勞,睏乏;舌質淡,脈細弱,為氣血不足之象。綜合望聞問切以及相關輔助檢查在排除結核等相關疾病後辨病辨證為汗證之心脾兩虛證,方用歸脾東加減。

2)歸脾湯概況

方出自嚴用和《濟生方》,方由人蔘、黃芪、白朮、當歸、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肉、木香、甘草組成。具有養心安神,補心益脾的功效,主治思慮傷心脾所致的失眠、頭暈、健忘、食少納差,自汗盜汗等心脾兩虛證。這列患者胸口部汗出等症狀,符合歸脾湯的證型,而且方證得當,運用歸脾東加減化裁治療使心脾同調,脾臟得以健運,心血得以充盈,治病求本,標本兼治,因此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同時也再次說明了中醫治病的關鍵在於辨證論治,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離開辨證將無以論治,無以指導論治用藥。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吃凍豆腐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