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下肢的麻木,在常規護理之外,還可以結合中醫傳統,進行中藥沐足及肢體拍打聯合穴位按摩等操作以幫助患者緩解不適。
中藥沐足是以中藥藥液浸泡,通過溫度、理療、藥物的直接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到到溫經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之功效。薰洗時溼潤的熱氣能增強面板的通透性,加速面板對藥物的吸收,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經足底面板作用於全身,加快機體的血液迴圈,達到緩解麻木的目的。
注意事項:
1、發熱、急性炎症、有出血傾向、氣血兩虧、嚴重心臟病、哮喘發作者禁用。
2、凡足部有燒傷、燙傷、膿皰瘡或面板病、糖尿病足者不宜沐足,面板破損或感染者禁用。
3、餐後半小時內不宜藥浴,年老者、心、肺、腦病、體質虛弱,水腫患者沐足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虛脫。
4、藥液溫度適宜,一般以 38~42℃為宜,糖尿病患者的溫度要適當降低,以免藥液溫度過高,燙傷面板。
5、足浴不是所有患者都適用,若患者有糖尿病伴下肢麻木,那麼不建議中藥足浴。
肢體拍打及穴位按摩肢體拍打及穴位按摩可細分為兩個概念:
一為肢體拍打,即以純自然、原生態的拍打方式,作用於病灶,打通經絡、啟用細胞,讓堵塞經絡的阻障物排出體外,讓僵化的細胞與氣血“枯木逢春”,以達到強身健體之療效。
二是穴位按摩,是指運用手法作用於人體穴位,通過區域性刺激,疏通經絡調動機體抗病能力。通過拍打、按壓體表穴位,使穴位產生酸、麻、脹、熱、微痛等經氣反應,並使其通過經絡傳導至臟腑,改變髒腑的病理狀態,使人體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功效:行氣活血、祛病強身,舒經活絡,疏散淤血,鬆解粘連,使區域性麻木疼痛緩解或消失。
方法:患者取適宜臥位,術者五指緊閉,手稍微拱起來,形成虛掌拍打,力度由輕到重,不超過病人的承受範圍,並點按環跳、足三裡、湧泉等穴。力度宜輕柔,禁用強烈的旋轉手法,以防加重病情。
常用穴位:環跳、足三裡、湧泉。
環跳
側臥屈股,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骨裂孔的連線上,約外1/3與中1/3的交點處。
足三裡
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湧泉
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為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注意事項:
1、嚴重心、腦、肺疾病;有岀血傾向者;手法部位有皮損;急性傳染病;妊娠婦女、精神病患者禁用。
2、進行手法疏通前囑患者排空膀胱。
3、根據患者的症狀、發病部位、年齡及耐受性,選用適宜的手法和刺激強度,進行按摩。
4、操作過程中觀察患者對手法的反應,若有不適,應及時調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發生意外。
5、操作前應修剪指甲,以防損傷面板。
6、操作時用力要均勻、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小結除中藥沐足及穴位按摩外,也可通過日常的護理和預防來達到緩解肢體麻木的目的,例如:
1、肢體麻木者應多睡硬板床,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2、平日避免彎腰又用力的動作,急性發作期儘量臥床休息,疼痛麻木緩解後也需注意適當休息。
3、少提重物少彎腰,必須提重物時應先蹲下拿取重物後再緩緩起身。
4、平時飲食上多進食含鈣量高的食物,如奶製品、海帶、蝦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