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肺經,從比較常用的穴位開始。
列缺,定位見圖,兩手拇指交叉,拇指下就是穴位。
列缺是肺經穴位,同時絡屬大腸經(便祕,治肺的原理在此,兩者相表裡),同時還通任脈(任脈為陰脈之海,而肺為太陰,故兩者經氣相互關係最為密切)。
所以列缺可以治療肺臟和肺經,大腸和大腸經病,以及任脈的疾病。
腧穴釋義
列缺:列,分解,裂開;缺,缺口。此穴為手太陰肺經之絡穴,自此分支別走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橈骨莖突上方,當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如裂隙處。
定位: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或者以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取穴。或立掌或側掌,把指向外上方翹起,先取兩筋之間的陽溪穴,在陽溪穴上1.5寸的橈骨莖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此穴。
主治病證:傷風外感、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頭痛項強、口眼歪斜、齒痛;遺尿、小便熱、尿血、陰莖痛;掌中熱、上肢不遂、手腕無力或疼痛(是不是遇到咳嗽,氣喘,遺尿就可以隨意用列缺呢?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教材所寫的治療範圍(如上圖,這是從教材拍攝)不夠精準,下來我從個人經驗來說說。
一傷風,項強,這是太陽病主證,應該去風池,風府 穴,如果項強(落枕)的部位在兩側大腸經,這個時候就可以用列缺了!
二偏正頭痛,這是膽經和肝經所主,選中諸穴和太沖,俠溪更適合。任脈經氣大虧,可以用列缺。
三咳嗽,咳嗽分外感和內傷,脈浮,肺氣不宣的可以用。
四氣喘,同上,肺氣不降的可用,脈浮的可用。
五咽痛,外感風熱,和鬱熱的可用,陰虛的可選用,或者備用,陽虛咽痛(半夏散及湯證),不可用。
六齒痛,大腸經實熱證可用,陰虧的備用,陽虛的不用。
七口眼歪斜,外感風寒,風熱可用,氣虛和血虛備用。
鍼灸時,本就痛苦,手如握虎,豈能隨意用針,不了多用穴位(群針),當然也不能選穴太少。
治療手法:針刺,艾灸,這不是通用手法,今天想針就針,明天想灸就灸,全憑脈舌,脈數有力,用針洩實,脈緩無力,用灸溫陽,脈細血虛,不可久灸,仲景道:艾灸內攻有力,可灼筋焦骨。
關於艾灸的時間,我有一篇專門文章,後邊有機會,分享給大家,藥有量,艾灸也有量,也就是時間,不可能都是半小時,二十分鐘,中醫要做強,必須用科學的態度操作,既然要辯證,就不能咽痛都針列缺,胃脹都針足三裡,比如肝鬱者卻要疏肝為主,只針胃經穴位,效果就慢的讓人慾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