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傳統中醫留下的寶貴的財富,即便是到了現在,艾灸仍然被很多人視為身體調理的絕佳選擇。
不過,在古代,艾灸可還真不算是一種享受,那會的做法大多是把艾條直接對準面板上的穴位,點燃了的艾條和身體碰撞的一剎那,那叫一個刺激。
輕點的得紅腫好幾天,重點的那就得留下疤痕了,平民老百姓都難以接受,就更別說皇親國戚和後宮嬪妃了。
皇宮裡的各位小主想要調理身體、搞搞養生的什麼的一提艾灸就頭疼,不過世代服務於宮廷的連氏家族很早就在想解決辦法了。早在明朝嘉靖年間,連氏國醫世家祖師連成玉開創了再也不會“痛痛痛”的艾灸療法,當時的裕王妃李綵鳳宮寒不孕,連成玉結合連氏國醫世家和中醫上關於艾灸的一些養生調理之法,發明了中國第一代穿戴式艾灸療法,不僅操作簡便,效果明顯,還免除了“皮肉之苦”,深受當時的宮中貴族追捧。
後來又經過了近200年的改進和優化,這樣的艾灸器具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既有圓形的灸盒方便大面積燻蒸,也有柱狀的灸管,將艾灸條點燃後放在其中,煙氣從尾端的孔中噴出作用在穴位上,既不會造成面板損傷,煙氣額外還有防毒滅菌的作用。
到了乾隆爺這一朝,灸療已經在宮內十分盛行,為了增強灸療效果,乾隆爺還專門請連德馨先生加以完善,連德馨在艾絨中特意添加了能夠透皮入穴的藥物,這樣即便是隔著衣物,也能夠發揮效用。這種方法極大的方便了宮中御醫給嬪妃們灸療,很多以前遷延不治的病症很快得到了改善,宮中一片歡樂逍遙之意。
也正因如此,連德馨先生研創的這一套灸療之法被命名為遙灸,後來乾隆老爺子在御醫嘴裡聽到了訊息,龍顏大悅,還挺開心,讚賞連德馨先生這波操作著實硬核,再到後,乾隆在一天傍晚坐船溜達,又想起來連德馨先生的遙灸,不禁脫口而出:
日落風來爽,湖寬舟去迢。
汀煙迷曲岸,漲影沒平橋。
魚子原來長,鷗朋亦可招。
名言思古喻,安得學逍遙。
遙灸作為頗具創新之意的一種灸療方法,改變了先前艾灸調理的諸多弊病,還大大增強了效果,也是乾隆四寶之中十分有代表性的,到了現在,遙灸的方法和理念已經被更多人所認同,並且成為日常調理養生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