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不少人養成了久坐少動、加班熬夜等習慣。這不僅容易引起疼痛不適,更有可能發展成酸腫、炎症等頑疾。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在百忙中抽空刮痧,緩解高強度工作後的疲勞和病痛,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
那麼,刮痧有什麼好處呢?什麼樣的體質適合刮痧?自我刮痧時刮痧板材質有哪些?又該如何挑選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刮痧雖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刮痧具有疏通經絡,改善人體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和增強人體免疫的功能,它的適應證廣、安全副作用小、操作簡便。適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常用於外感性疾病和骨關節疼痛性疾病等。
刮痧適合人群為氣滯、寒溼、痰溼、溼熱、血瘀、痰瘀互結等體質,而體質虛弱,氣虛、血虛者相對不適合刮痧。
6個部位禁止刮痧:乳頭、凸起的痣、身體上原因不明的腫塊、惡性腫瘤部位、新發骨折患處、韌帶肌腱急性損傷等部位禁刮。
面板病患者,皮損處有急性炎症、滲液潰爛、過敏時,不可直接刮拭病變區域性;嚴重的糖尿病、動脈硬化患者刮痧力度宜輕。
妊娠期婦女腹部腰骶部、經期婦女下腹部不宜刮痧;危急重病、有出血傾向疾病患者禁止刮痧。
刮痧板材質和形狀的玄機
刮痧板屬於第一類醫療器械。一般常見的刮痧板材質包括水牛角、玉石、砭石。水牛角具有清熱解毒、發散行氣、活血化瘀的作用。玉石玉性味甘平,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砭石為20世紀90年代在山東古泗水流域發現的一種特殊石頭,稱為泗濱砭石。它可以通過微晶、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衝,促進血液微迴圈、調理新陳代謝。
常見的刮痧板形狀包括:半圓形、魚形、腎形、橢圓形、方形、三角形、梳狀、S形、勺形、T形、鐮形和錐形等。不同形狀主要針對不同的刮痧部位。如梳狀用於頭部;T形多用於眼部;S形、勺形、魚形多用於面部;背部、四肢可選擇半圓形、橢圓形、方形。凹槽部位用於手指、下巴,凹槽兩邊凸點用於點穴按摩。
如何鑑別刮痧板的好壞
消費者選擇購買刮痧板時應注意甄別真偽,同種材質等級不同,價格也會有所差別。刮痧板的品質優劣要根據材質、做工、厚度、光澤度以及加工精度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判,一般選擇質地光滑,堅韌耐用為宜。
牛角刮痧板的簡單辨別:真牛角不會起靜電,在受熱狀態下會有牛角的臭味,摸上去手感比塑料要重一些,而且一般會有血色和紋路;而假牛角則沒有以上特徵。
玉石刮痧板的真偽簡單辨別:看、聽、測。一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二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三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選擇購買時,注意刮痧板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深度裂紋和凹窩,以免操作時劃傷面板。如果與其他材料,如木製手柄等有銜接,注意介面處牢固。
刮痧板該怎麼用?
刮痧前先在刮痧區域性面板塗抹介質如刮痧油、刮痧乳等。刮痧時,使用刮痧板的凸邊或者凹邊,刮痧板與人體面板呈45°或60°角,對體表進行由上向下、由內向外單方向刮拭或者往返雙向刮拭,一般以循經絡縱向為主,特殊情況下也可橫向刮拭。在不要求出痧時,以面板面微微發紅為度。其手法操作關鍵在於力度與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常見刮痧板厚度在4mm-12mm範圍內。一般來說,刮痧手法相同的情況下,刮痧板越厚,力道越輕,舒適度越高;刮痧板越薄,疼痛感越重。對於剛剛接觸刮痧的人群,選擇刮痧板時儘量選購有一定厚度的,否則操作不當容易刮傷面板。面部面板較嬌嫩,也宜選擇有一定厚度的刮痧板。在注意厚度的同時,還需注意打磨光滑的程度。
可以每天都刮痧嗎?
保健性刮痧可以每天刮拭,以刮熱為宜,不必出痧;治療性刮痧兩次刮痧需間隔5-7天,以刮痧部位面板痧象完全消退、觸痛感消失為準。
刮痧板使用後可以清水洗淨擦乾或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最好做到專板專用,不交叉使用。
如何做好日常維護呢?
水牛角刮痧板為避免發生裂紋,清洗乾淨後立即擦乾,最好儲存在布袋中。玉石和砭石刮痧板不怕水泡也不忌諱乾燥,但在儲存時應避免磕碰。
在這裡也想提醒大家,刮痧雖好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刮痧。刮痧板的使用方法很重要,使用不當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傷害身體。如果想要通過刮痧來排毒,建議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自我刮痧也要在系統學習後進行,不要盲目自我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