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入秋之後,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也隨之而來。尤其在當下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很多患者都呆在家裡,不敢出門,長時間缺乏運動和精神壓抑會導致睡眠障礙、血壓升高或者心律紊亂,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及卒中患者,如何安全地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保證自己心腦血管的安全呢?

首先,針對秋冬季節的易感來說:

5類人群須謹防

一直以來,人們對心腦血管疾病知之甚少,尤其是那些自認為年輕的人。一提到心腦血管疾病,他們就認為那是老年人的專利。事實上,這種病在各個年齡段都有發病人群。近幾年來,年輕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並且發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整體來說呈年輕化傾向。很多人也許知道心腦血管疾病與高脂、高鹽飲食有關,其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三餐不定、多坐少動、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病發。以下5種人群,需重點防範。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身體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現心慌氣短、胸悶胸痛、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應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過多外,往往還伴隨著血液中的膽固醇超標,這就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病發的隱患。

3.過度飲食人群。吃得多,攝入的熱量就多,多餘的熱量很可能就會轉化為脂肪,從而導致肥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4.嗜煙酗酒人群。吸菸喝酒會對血液迴圈及內臟造成傷害,進而出現血流不暢、血管痙攣的毛病,最終極可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5.壓力過大人群。壓力過大會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導致精神緊張,從而影響到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人體器官功能紊亂乃至失衡,如此一來就極易造成動脈硬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現代人勞累過度,心理壓力過大,平時也不注意自己的飲食,並且很少參加戶外運動,久而久之,就在自己的身體內埋下了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隱患,這也是當前心腦血管疾病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其實在心血管疾病的所有發病因素中,60%以上都是由個人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因而定期去醫院檢查,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尤其是那些嗜煙酗酒以及有五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高年齡)的人。如發現有病變傾向,就可以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或醫藥的干預。

其次,針對疫情期間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跟您的醫生保持聯絡。

第二、治療慢病的藥物一定要堅持服用。比如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的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等等,沒有醫生的醫囑,不要停藥。

第三、血壓、血糖的自我監控要做好。特殊時期不方便去醫院複診,但是血壓和血糖卻可以自我監測。測量的頻率不要過高,血壓穩定以後,每天測一次就可以。血糖則建議一週測一天,這一天測四次,分別為空腹和三餐後血糖。由於居家難以檢測血脂,且不便外出活動,易被忽視。因此合理的運動飲食,堅持規範用藥,對血脂管理尤為關鍵。

第四、情緒管理很重要。疫情以來經常有患者描述:疫情來了以後出現了胸悶、心悸、夜間入睡困難、心跳加快、心跳沉重等症狀。這些絕大多數都是焦慮緊張所致,是心血管系統對抗壓力時的生理性反應,不一定是心臟病發作導致的。建議白天多室內活動,夜裡10點以後不看手機、視訊或者新聞。

第五、要了解哪種情況必須及時來醫院就診。慢性疾病的最嚴重併發症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出現頻繁、持續的胸痛,則必須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本期專家】

馬晶茹,瀋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皇姑院區心血管內一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分會常委,瀋陽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研究方向:冠心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溼氣重的人,往往有5個“特質”,總結4個方法,輕鬆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