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不管什麼季節,人體內都會存在溼氣,特別是在經常下雨的時候,溼氣重的危害又是很大的。那麼身體溼氣重怎麼祛除呢?中醫祛邪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中醫學認為,當人體的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溼氣的累積就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外溼多因氣候潮溼、居處潮溼所致;內溼比較常見的長期抽菸食用過冷的食物,不規律的作息。使寒溼內侵,脾陽失運。以下是除溼的一些方法,大家在家就可以做。

艾灸有開竅,祛溼,補陽的功效,尤其適合春季養生,常用艾灸可使你輕鬆避開春季常見病,能很好的避免春困秋乏。

灸法除溼

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我們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我們取用艾條適量,灸薰十分鐘或者用艾罐灸半個小時。

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要穴。長時間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之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命門穴

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的“居所”。使用鍼灸10-15分鐘或針罐20-30分鐘。

中脘穴

腹中線,臍上4寸,相當於五個手指的寬度。使用鍼灸10-15分鐘或針罐20-30分鐘可有效緩解多種胃病症狀。

中醫按摩去溼

承山穴是祛溼大穴

承山穴:微微施力墊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為承山穴。

我們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先將自己的兩腿伸到床外,然後再讓承山穴正好擱在床沿上,這個時候兩腿左右擺動,來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會有很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由於體內有溼的緣故;按承山穴一段時間後,會感到身體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體的溼邪,隨著體溫的輕微上升,就會向外散開。

去溼食物

赤小豆

味甘,入心,經小腸,有利水除溼,利血排膿,消腫解毒之功效。利水祛溼作用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可以煮水飲用,也可以煮粥。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性功能障礙不一定是腎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