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乾燥,中醫講秋主肺。此時,慢性支氣管炎、便祕、乾燥綜合症、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失眠、焦慮、抑鬱等容易復發或加重,主要以肺腎陰虛、肺燥乾咳、津液耗傷為主。
很多老年人認為秋季天氣轉涼,可以開始補充羊肉等性熱的食物,開始壯陽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此時吃羊肉壯陽會出現傷精耗液,容易加重上述疾病的症狀。抑或有些老年人有便祕的情況,如果此時選擇大黃等藥物通便,反而會進一步加重便祕的情況,應該要選擇潤腸通便的方法。
秋季養生應以養陰潤肺、清燥化痰為主。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一些食物的選擇還需謹慎,辛辣食物、羊肉少吃,可以選擇梨這類養陰生津、滋補心腎的水果。
《內經》中提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意思就是說,秋天的三個月,所有生物應當從夏天的充滿活力過度到秋天的平穩、和平。在這段時間,人們應該早一點睡覺,早一點起床,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衝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洩,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
如果在秋天違逆這種氣機,則會對肺有所傷害,等到冬天就會發生腹瀉等胃腸道疾病,這就不利於冬天身體對營養的貯藏。
精神養生穩定情緒,保持平和。秋季應該儘量減少生氣、鬱悶等不良情緒,儘量調節身體因氣候變化而出現的情緒變化。秋季的乾燥氣候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秋季乾燥,一方面容易導致人體不適,出現心理上的悲觀情緒。因此人們需要控制室內溼度,保持良好情緒,同時遠離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傳染原。
起居養生早睡早起。在秋季,控制睡眠的時間對身體狀態的調節很重要。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在秋天不應晚睡,而應當較夏天早一些,使人體達到符合秋季的生理、心理狀態。環境舒適。在秋季提到的“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是在提示人們在秋天仍應當保持一定的活力,不像夏天在Sunny下肆意活動,也不像冬天居於室內完全閉藏。此時應當動靜結合,慢慢調節自身狀態,來適應自然的變化,防止秋季快速變化的氣候對身體造成損傷。謹防著涼。秋天需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覺時需關好門窗,腹部蓋好被子,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飲食養生
貝母冰糖汁:川貝母5克研末,冰糖20克同放碗內,加水150毫升,隔水燉煮20分鐘即可,早晚各一次,連服3~5次。
杏仁燉雪梨: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洗淨去皮切片,同放碗內,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置鍋內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連服3~5天。
川貝燉雪梨:取雪梨1只洗淨,橫斷切開,去核後放入川貝末6克,然後將兩瓣併攏,用牙籤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吃梨喝湯,每日一次,連服3~5日。
運動養生堅持運動,但切忌過量。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