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天氣越來越涼,走在路上,不經意看到眼前一片葉子迴旋著飄落下來,恍然想起,秋天到了。

難怪,最近總是覺得面板繃得緊緊的、乾乾的,口乾、鼻幹、咽也幹,還有點咳嗽,總想喝水。可怎麼喝也不解渴,原來,這都是秋燥惹的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秋燥悄然襲來,以下這三種黃色食物,還你清潤之秋。

1. 北沙蔘

北沙蔘,是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乾燥根。

它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痺、津傷口渴等症,是防治秋燥的良藥。

並非什麼沙蔘都適合用來煲湯。常用以煲湯潤燥的是北沙蔘。

北沙蔘,是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乾燥根。它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來治療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痺、津傷口渴等症,是防治秋燥的良藥。

選購北沙蔘時,以枝條細長、圓柱形、均勻質堅、外皮黃白色者為佳。

注意,不要購買質地鬆泡的南沙蔘。

南沙蔘與北沙蔘的主要區別是,頭粗尾細,質地鬆泡似海綿狀,易於折斷,斷面黃白色,裂隙多,無黃棕色的圈圈,嚼之軟綿易碎,有甘甜味。

有酸味的沙蔘請別購買,那是薰了硫磺的。

沙蔘雞湯

原料:

北沙蔘20克,玉竹、百合各15克,山藥30克,雞肉150克,瘦豬肉100克,精鹽、蔥、姜、料酒、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將北沙蔘、玉竹、百合分別洗淨,一同裝入紗布袋,紮好口;蔥、姜、蒜分別洗淨拍碎;

雞肉、豬瘦肉分別洗淨,放入沸水中炒掉血水,撈出,均切成小塊;

雞肉、瘦豬肉、紗布袋、山藥、蔥、姜、料酒一同入鍋,注入清水,武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煮爛,加精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2. 麥冬

麥冬在藥物歸類上歸為“補陰藥”,養陰是其主要作用。

其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心經,故可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常用於肺燥或虛火導致的乾咳、咯血、咽痛等;可用於改善胃陰導致的口乾舌燥、食慾不佳等症狀。

此外,麥冬還可清心火,對失眠、煩躁不安、汗多等心火旺盛的人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麥冬玉竹粥

做法:麥冬、玉竹各10克,和大米一起煮成粥,就是一碗潤燥止咳粥啦。

如果覺得味道寡淡,還可加適量冰糖或紅棗。

3. 秋梨

《本草綱目》雲,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醉”。

不過,梨偏寒涼,老人小兒多吃可能傷脾胃,更宜煮熟了吃。

論入饌,大概沒有哪一種水果,會比梨的花樣更多了,可蒸,可炒,可熬粥。較之生梨的清甜爽脆,熟梨綿甜軟糯,又是另一番風味。

還可把梨熬煮成“梨膏”。

相傳,梨膏曾是宮廷祕方,始見於唐朝。唐朝後期,唐武宗李炎得病後,經常口燥咽乾。幸好,有道士獻一方:用梨、蜂蜜及多種中草藥熬成膏。唐武宗服用後,方得痊癒。

清朝末年,光緒皇帝也會在八月底,傳御醫制梨膏。

後來,梨膏方流入京城藥房。中藥老字號同仁堂裡,就有一款“秋梨潤肺膏”,以梨、百合、川貝母、麥冬、蜂蜜等為原料,屬於國藥準字號,用來治久咳。

沒有咳嗽的,自然沒有必要買這種藥膏。挑幾個雪梨,做成秋梨膏,已經足夠滋潤了。

秋梨膏

怎麼做呢?

很簡單,將雪梨削皮榨汁,放入冰糖,煮半小時左右,過濾,再慢慢熬成膏狀,加入蜂蜜拌勻就可以了。

什麼時候想喝,隨時取一勺,用溫水兌開,身心都溫暖滋潤。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咳嗽吃梨越吃越嚴重?正確吃梨的方法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