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由於脾虛氣滯導致的慢性胃炎。
老樣子,講個醫案吧。
有一39歲女患者,三年來反反覆覆胃疼,有隱隱刺痛感。
檢查為廣泛性的淺表性胃炎。
最近因為一些煩心事,飲食沒有注意,所以,胃部疼痛感加重,後背疼,噯氣、嘔吐。遂投中醫。
刻診:
舌苔白膩,脈弦細。自述口苦、納差,便溏。
瞭解情況後,寫下——
厚朴,生薑,法半夏,甘草,紅參,枳實,柴胡,白芍。
結果如何?
疼痛嘔吐現象幾乎消失,腹脹反酸之感也大大減輕。
這時候,原方稍作加減,去掉枳實、柴胡和白芍,最後諸證悉平。
我們看配伍——
厚朴、生薑、法半夏、甘草和紅參。
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叫做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出自《傷寒論》基本用途是溫運健脾、行氣除滿。
其中,人參,健脾益氣。生薑,溫中化溼。厚朴和半夏,理氣消脹除滿。炙甘草,健脾,調和諸藥。
所以,總體看,針對的是脾虛氣滯之證。
在這個基礎上,加了柴胡、枳實和白芍。這是四逆散,調理肝脾的。
柴胡和枳實,疏肝行氣解鬱,白芍,柔肝緩急止痛。三者配合,可以解決肝氣不和、過分克制脾土的問題。
這樣一來,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負責健脾消痞,四逆散負責疏肝解鬱,調和肝脾。
如此,患者的肝木和脾土就不再對掐、打架了。她的好轉,自然在情理之中。
當然,非專業讀者,還是應該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
這裡的辨證要點,就是脾虛和氣滯這四個字。脾虛,則需溫運健脾。氣滯,則要行氣除滿、疏肝解鬱。如果是其他證型的胃炎,自然不適合用此類辦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