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溫裡藥

定義:以溫散裡寒為主要功效,用於治療裡寒證得藥物,稱為溫裡藥。

功效:本類藥物味辛而性溫熱,均歸脾胃經,有的兼入肝、腎、心、肺經,具有溫散裡寒之功。

主治:外寒入裡,或陰寒內生所致裡寒證,尤宜於裡寒實證。

【主要效能】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應用】1、亡陽證 2、陽虛證 3、寒凝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湯劑宜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易傷陰動火,故熱證,陰虛陽亢者忌用。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生品外用,內服須炮製。

【主要效能】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

【功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應用】1、陽虛諸證 2、寒凝諸痛證 3、寒凝血瘀證

【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後下,或焗服;研末沖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本品辛甘而熱,故陰虛火旺不宜用;裡有實熱鬱火、血熱出血及孕婦忌服。畏赤石脂。

【主要效能】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應用】1、脾胃寒證 2、亡陽證 3、寒飲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性燥,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用。孕婦慎用。

【主要效能】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氣,助陽止瀉。

【應用】1、寒凝疼痛證 2、嘔吐吞酸證 3、虛寒洩瀉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適量,煎湯洗,研末幹摻或調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又有小毒,較大量服用可引起腹痛、腹瀉,乃至視力障礙及錯覺等。故不宜過量或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吳茱萸

▲丁香

【主要效能】辛,溫。歸脾、胃、肺、腎經。

【功效】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應用】1、胃寒嘔吐、呃逆 2、脘腹冷痛 3、陽痿

【用法用量】煎服,1~3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辛香溫散,能傷陰助火,故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用。畏鬱金。

▲小茴香

【主要效能】辛,溫。歸肝、腎、脾、胃經。

【功效】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應用】1、寒疝腹痛,通經 2、中焦寒凝氣滯證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溫燥,能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花椒

【主要效能】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應用】1、中寒腹痛,寒溼吐瀉 2、蟲積腹痛 3、溼疹,陰癢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適量,煎湯薰洗,或研末調敷。

▲高良薑

【主要效能】辛,熱。歸脾、胃經。

【功效】溫中止痛,止嘔。

【應用】1、腕腹冷痛 2、胃寒嘔吐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胡椒

【主要效能】辛,熱。歸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

【應用】胃寒腹痛,嘔吐洩瀉。

【用法用量】研粉吞服,每次0.6~1.5g。外用適量。

蓽茇

【主要效能】辛,熱。歸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下氣止痛。

【應用】脾胃寒證。

【用法用量】煎服,1.5~3g。外用適量,研末塞齲齒孔中。

蓽澄茄

【主要效能】辛,溫。歸脾、胃、腎、膀胱經。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應用】1、脾胃寒證 2、寒疝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g。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艾灸能幫助你調理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