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用“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來形容秋季的自然生態,意思是秋季氣溫開始降低,秋風刮過時有急厲的感覺,不似春風那般和煦;大地也變得乾燥,清明潔淨。這是古人對秋季氣候涼爽乾燥的總結。
秋季人的毛孔開始閉塞,肌膚腠理變得緻密,讓氣機向內收斂,不會再像夏天那樣出很多汗。這種狀況下,人的體表就會變得乾燥。
3類人更容易秋燥,看看有你嗎1、有內熱的人
身體有內熱,平素就津液不足的人,在秋季由於氣候變得乾燥,津液不足就會加劇,從而出現秋燥的症狀的表現。
2、血虛的人
血液與津液同源,血虛的人體內津液就少,所以,血虛的人在秋季也容易秋燥。
3、氣虛的人
氣在人體中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津液在體內執行,氣虛的人在秋季收斂無力,不能很好地根據外界氣候變化調節身體狀態,就會導致秋季燥熱的時候出汗多,天氣冷的時候比常人更容易感到乾燥。
秋燥的症狀表現秋燥的人,多有以下一種或幾種症狀表現。
1、面板和毛髮乾燥
秋季氣候乾燥,會從人的體表帶走更多的水分。面板乾燥、瘙癢、皴裂,嘴脣起皮甚至誘發脣炎,頭髮乾燥枯黃等都屬於秋燥的範疇。
2、口燥咽乾
咽乾、咽痛、聲音嘶啞、口腔潰瘍、乾咳等症狀,都屬於秋燥。症狀輕者食用具有滋陰潤肺功效的食物如葡萄、梨等水果可以緩解,症狀重的可遷延不愈持續至冬季。
3、鼻腔不適
鼻腔乾燥,有空洞感,甚至因鼻腔乾燥而流鼻血等都屬於秋燥的範疇。
4、便祕
秋季寒邪、燥邪都容易傷肺,而肺與大腸相表裡,當燥邪蔓延到腸胃時,容易導致人便祕。
秋燥,應以生活方式調節為主1、飲食,以滋陰潤燥為主
秋燥主要是對人體津液造成損傷,秋季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像梨、葡萄、蜂蜜、蓮子、冬瓜、絲瓜、豆類、百合、鴨肉、桂圓等,對緩解秋燥有很大幫助。一些中醫養生方,像秋梨膏等,具有清心潤肺、利大小腸、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消風的功效,對緩解秋燥有很大幫助。
另外,有秋燥症狀的人應注意少食辛辣油膩食物,尤其是姜、花椒、辣椒、肥肉、紅肉等,避免秋燥症狀進一步加重。
2、起居,宜早睡早起
秋季養生宜早睡早起,中午睡好子午覺,對提高自身抵抗力,適應氣候變化有很大幫助。
3、肌膚護理,注意保溼
秋季氣候乾燥,肌膚容易乾燥起皮,可以在沐浴後塗抹甘油、身體乳等來保溼。
4、運動,適度莫貪多
秋季天高氣爽,宜登高遠望。適合的運動有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極拳等,以更好適應氣候變化。但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專案,以免身體損耗過度,加重秋燥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