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臨床門診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病人,長期有胃腸問題,比如腹脹、腹痛、反酸、燒心、噯氣等,但檢查過胃鏡和腸鏡後又難以發現腸炎、息肉這樣的器質性病變,折騰了一通,最後從醫生那裡得到一個詞,叫“功能性胃腸病”。

這個“功能性胃腸病”指的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6大類28種疾病,像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腸易激綜合徵就在其中。之所以將這些病歸為一類,是因為它們共通的特點都是病程長和反覆發作,而且除了胃腸道的相關症狀以外,這些功能性胃腸病還常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狀,這些症狀多涉及精神因素的背景。

對於這類疾病,西醫治療一般是根據患者的症狀分別用藥,消化不良的就用促進腸胃蠕動的藥,有反酸、噯氣的就加用質子泵抑制劑,如果還有情緒方面的問題,就再加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這樣對於症狀的緩解當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療起來一方面時間漫長,往往需要長期用藥,另一方面病情容易反反覆覆,讓患者非常困擾。

就中醫角度來看,功能性腸胃病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勞逸過度、情志內傷、外感時邪,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脾胃功能受損,而脾胃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源頭和氣機升降的樞紐,一旦受損就會牽連全身臟腑,引起多種功能性症狀,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中醫調治功能性腸胃病,是以健脾胃、調氣機為主要原則,再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用藥,在消除症狀的同時去除致病根源,可使病去後很難復發。

功能性腸胃病是消化科極為常見的一類疾病,其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竟可達到21.9%,我們身邊很多長期有腹痛、腹瀉、噯氣、燒心問題的人其實都屬於這類疾病的範疇。功能性腸胃病治療起來的一大難題是療程很長,患者需要長期服藥,開始可能還好,但時間一長,很多患者都不能堅持按時用藥,而西醫治療該病很依賴藥物作用,停藥後病情經常反覆,讓之前的治療成果都前功盡棄。

針對這個問題,有醫家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們找了不少平時注意合理膳食,但不願意長期服用藥物的功能性腸胃病患者,記錄下這些患者當時的症狀。然後,研究者要求患者每天在飲食的湯羹或粥裡面加入50g幹品的馬齒莧,這樣吃六個星期,期間讓患者一直保持良好的膳食習慣,遠離菸酒,但也不服用任何藥物。

六個星期過後,通過對比食用馬齒莧前後的病情,研究者發現,這些患者的總體臨床症狀緩解率高達69%,其中噯氣、腹瀉、焦慮三大症狀的緩解率最高,其他諸如燒心、腹脹、腹痛、失眠等症狀也有不同程度的緩解。

當然,這個研究還有很多侷限的地方,尤其只用馬齒莧一味,終究只能起到輔助食療的效果,難以與真正治療用的複方製劑比肩。但往好的方向考慮,這個研究也證實了合理的食療和良好的膳食習慣,對功能性腸胃病的治療可以增添相當重要的助力,這為解決患者難以堅持服藥這個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女人這裡越“大”,或許健康狀況越好?別不好意思,你佔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