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運動神經元是由脾胃虛損而至。脾為後天之本,津液氣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主運化主涎;胃主受納,飲食入胃。脾胃虛弱,或因病致虛,由虛致損、損傷脾胃,使脾胃受納運化失常,氣血生化不足,甚至吞嚥困難,咀嚼無力,口張流涎。本病病程短至數月,長者10餘年,平均約27~52月,多因呼吸肌麻痺或呼吸道感染而死亡。迄今西醫尚無任何特效治療能夠改變疾病的轉歸。“益元健肌方劑”治療運動神經元病可顯著改善症狀,減緩疾病程序,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MND以氣虛為主,當分期辨證MND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肢體筋脈遲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肌肉萎縮,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等症狀,屬祖國醫學“痿病”的範疇。其症候特徵顯示,病機關鍵在於以氣虛為主,初期主要從四肢起病,肢體萎軟,氣短聲低,納呆便溏,病位多在脾胃,脾主肌肉、四肢 ( 如《素問·痿論》稱 “脾主身之肌肉”) ,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生成宗氣,脾胃虛弱則無以化生氣血,肌肉失於濡養,發為痿證,歸結宗氣的虧損。陽明脾胃在治療痿證中具有特殊意義。
初期:補中益氣,使用黃芪、白朮配伍黨蔘,補脾益氣,培補機體正氣,茯苓、陳皮等在健運脾胃的基礎上借脾胃運化輸布功能發揮藥效,使水溼濁瘀得化,佐以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中氣;
到了中期,患者肢體萎弱無力逐漸加重,出現腰痠耳鳴等症狀,說明疾病的發展已傷及腎,病位在脾腎,腎藏精、主骨、生髓。腎主身之骨髓,為先天之本,腎精化生元氣,命門火衰,陽氣不能達於四末,故見肢體痿弱無力,即宗氣和元氣俱虛,在此基礎之上又可出現陽虛或陰虛的症狀。氣虛日久,精液無以化生,傷及陰液,痿證與脾、腎的關係,脾腎之虧損而致痿。痿證是由“元氣敗傷”與“真陽衰敗”引起,並非盡是陰虛火旺,所以診療過程中,應首辨寒熱虛實,方施以治療。
中期:在補氣的基礎上,培補元氣,陽虛明顯時,加用制附子、肉桂、鹿角霜等培補腎中元陽、溫裡祛寒,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等補肝腎、強筋骨、強腰膝,配以當歸養血和血、共補肝腎精血;若見陰虛顯著,再用熟地黃、黃精、女貞子等滋陰益氣、養肝補脾、填精補髓;
後期則見四肢肌無力進一步加重,吞嚥嗆咳,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呼吸肌麻痺或肺部感染而死亡,說明此階段患者肺脾腎俱虛,病情危重,傷及元氣、宗氣和肺氣。
晚期:培補宗氣、元氣、肺氣。三氣同補,重用黨蔘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黃芪大補脾肺之氣,山藥益氣、補肺脾腎。
從脾腎論治運動神經元病,當須遵循辨證施治原則,不拘泥於教條,方能取效。ALS患者的免疫力較正常人低下,容易合併他證,提高免疫力是治療ALS的重要方法。在治療的基本方上多配合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比如鹿角膠、龜板膠,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滋補強壯、填精益髓不同功效,因其有血、有肉、有骨、有髓,類似於人體臟腑組織結構,與各類藥材一起煎服,除了自身的補虛療損作用外,還有引藥達所,健脾益胃,使滋補藥物的養分已被人體吸收,從而補充人體五臟的物質虧損,增強機能活動,改善衰弱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
但臨床上患者病情複雜,往往伴有很多兼夾症狀,如夾溼、夾痰、夾熱、夾瘀,須配以祛溼、化痰、清熱、行瘀。在調補氣血、滋陰扶陽的基礎上,還當加以柴胡、鬱金等疏肝柔肝。加以生地、黃芩寒涼之品佐治,寒熱並用。
益元健肌方劑”一般分三個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