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8日前後為“白露”節氣,視太陽到達黃經165度。那何為白露呢?顧名思義,白露就是白色的露水。因為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視其為“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這就是白露名稱的來歷。白露時節,天氣已經進入了實質性轉涼期。對於人來講,首先從感覺上已經沒有了熱燥之感,相反,會有一點寒涼的感受,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正興起。
陽氣由盛轉衰,陰氣逐漸加重,這個時節最緊要的就是彆著涼。對比起來看,但處暑時節儘管已經立秋了,仍然可以“瀟酒”地露胳膊露腿的,一般而言, 不會有什麼大礙,但到了白露的時候,就要當心了,說不定你的一時疏忽就可能讓你飽受感冒之苦,也因此,有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所以,民諺又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進補知時節,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很多人在涼爽的白露到來之時,依然在那裡一味地吃什麼海鮮、肉類等營養品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尤其要提醒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等發生的患者,此時更應該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生冷炙燴醃菜、甘肥的食物。比如,常見的帶魚、螃蟹、蝦類等都屬此類,所以,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白露之涼,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其晝熱夜涼這一氣候,對人陽氣的收斂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如果著涼,則往往會耗傷陽氣,所以,為了順應《黃帝內經》的養收之道,這裡還要對著涼做一個日常生活上的提醒:如果在處暑的時候,還不宜急於增加衣服,以順應內熱外行的話,那麼,此時就該適當地增加衣服,防止外寒內襲了,此時不是疏洩,更多的是顧護營衛。為此,晚上夜寢的時候,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在飲食上,這時候可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有習慣吃辣的人如果臉上無痘,可適當吃些辣椒、胡椒之類;習慣飲酒的也可適量少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溫;喜歡吃紅棗、桂圓者,早晨可吃幾顆;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斂。另外,建議主食最好以吃精白麵補氣為好。
飲食調養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時候可以適當攝取一些溫補類的食物。事實上,藥食同源,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某些性質,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有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食藥同用的例證,如大棗、姜、胡椒、桂圓、桑葚等古代醫者為調治疾病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餚中,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藥材配伍,其中如枸杞子、山藥、黃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溫熱性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鱒魚等為熱性食物,櫻桃、荔枝、龍眼、大棗、大蒜、南瓜、石榴、栗子、韭菜、鰱魚、鱔魚、蝦、海蔘、雞肉、羊肉、鵝蛋等為溫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無花果、白果、百合、蓮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土豆、黑豆、赤小豆、黃豆、扁豆、豇豆、芋頭、胡蘿蔔、海蜇、黃魚、鯉魚、豬蹄、牛肉、甲魚、蜂蜜、牛奶等。
下面依然是推薦一款養生藥膳——健脾補肺酥山藥
[原料]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植物油750毫升(實耗150毫升),醋、味精、澱粉、香油各適量。
[製作]山藥洗淨,上鍋蒸熟,取出後去皮,切1寸長段,再一剖兩片,用刀拍扁。鍋燒熱倒入植物油,等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白糖和水2勺,小火燒五六分鐘後,即轉大火,加醋、味精,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補肺腎。對於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