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萆薢為薯蕷科植物綿萆薢或粉背薯蕷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浙江、湖北等地。春秋兩季採挖,洗淨切片晒乾。常生用。

一、萆薢的功效:

萆薢味苦,平。歸肝、胃、膀胱經。功效能利溼去濁,祛風除痺。尤善治膏淋之證,被譽為“膏淋之要藥”。

常用於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溼痺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周痺,惡瘡不瘳,熱氣。”

《本草綱目》:“萆薢,足陽明、厥陰經藥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內屬溼。萆薢之功,長於袪風溼,所以能治緩弱頑痺、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溼者。”

《藥品化義》:“主治風寒溼痺,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病由胃中濁氣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驅溼,其症自愈。”

《玉楸藥解》:“萆薢疏瀉水道,驅經絡關節之溼,治手足痿痺癱瘓,小便白濁頻數諸證,並醫惡瘡痔瘻。”

《本草備要》:“祛風去溼,以固下焦,補肝虛,堅筋骨,益精明目。治風寒溼痺,腰痛久冷,關節老血,膀胱宿水,陰痿失溺,莖痛遺濁,痔瘻惡瘡。”

二、萆薢的配伍應用:

1.用於膏淋,證見小便混濁、色白如米泔。萆薢能利溼而分清去濁,為治膏淋之要藥。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常配伍益智仁、石菖蒲、烏藥,即萆薢分清飲。

若治溼熱下注,小便頻數赤痛者,萆薢也可與石韋、老鸛草、滑石、通草等清熱通淋藥配伍,有較好療效。

張錫純言:“萆薢味淡而溫,故能直趨膀胱溫補下焦氣化,治小兒夜睡遺尿,或大人小便頻數,致大便乾燥。”

2.用於風溼痺痛、腰痛。萆薢能祛風溼,舒筋通絡。治寒溼痺痛,常配伍附子、牛膝等,即萆薢丸。若治溼熱者,可配伍桑枝、秦艽、薏苡仁等藥。

若治風溼四肢浮腫,肌肉麻痺,甚則手足無力、筋脈緩急之證,常配伍續斷、附子、防風、天麻、乳香等,即續斷丸。

著名的“史國公藥酒”中亦用萆薢,取其祛風溼之功。

若治痿證,可以萆薢配伍杜仲、肉蓯蓉、菟絲子等,即金剛丸。

陳無擇治五種腰痛,常以萆薢配伍補骨脂、續斷、木瓜、杜仲等,即立安丸。陳氏言:“常服補腎,強腰腳,治腳氣。”

朱良春治風溼痺痛及痛風證,亦常應用萆薢。尤其以下肢重者,筋脈掣痛,伴口苦溲黃者,常以萆薢配伍薏苡仁,再配合黃柏、威靈仙、牛膝、地龍、當歸、徐長卿等藥,常獲良效。此法亦可用於風溼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三、萆薢的用法用量:

萆薢常入煎劑,也可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餘克至幾十克。

汪昂言:“有黃白二種,黃長硬,白虛軟。軟者良。”

四、萆薢的應用注意:

萆薢分清去濁,故腎陰虧虛、遺精滑精者慎用。

張錫純言:“其溫補之性,兼能澀精祕氣,患淋證者禁用。”

~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咖啡會影響鈣吸收和骨質疏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