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關於飲食,在飛速發展的中國裡開始變得尤為重要。不管是我們平時吃的還是喝的,我們都開始關注它的一個點:是否養生。彭祖曾提出:“能吃皆為食,會吃者養壽,不會吃者損壽”的觀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膳食養生對現代人生活的重要性。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變革也越來越頻繁,人們一點小病就往醫院跑,導致醫院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這些都在督促大家應該更加關心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養生這個詞,就這樣開始進入大家的生活中了。古人常說“是藥三分毒”,所以通過飲食進行養生就是比較科學而又符合現代快節奏生活的一種方式。靜良道長由中國古代養生第一人---彭祖,所傳承下來的彭祖膳食術是專門針對飲食養生的,值得大家去了解、學習。

彭祖膳食養生,重在通過飲食或藥餌的調養來補益人體之精氣神明,調整人體內部的陰陽五行關係,使整個人體系統和器官功能協調平衡,從而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彭祖膳食術之精要,主要是[謹和五味] [藥食同源]和[飲食有節]。

“謹和五味”即是根據各種食物的不同屬性氣味,按五行陰陽關係相配合經滋養人體五臟。《內經》所述:“五穀營養之,五果輔助之,五內補益之,五菜充養之,五味入內,或散,或收,或緩,或堅、或軟。五味入內,各歸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胃。”此乃飲食養生第一要則。

“藥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淮南子·修務訓》稱:“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見神農時代藥與食不分,無毒者可就,有毒者當避。

“飲食有節”即是反對天天大魚大肉,暴飲暴食的做法。彭祖認為,飲食過量,必傷脾胃。飲食上應做到先飢而食,食不過飽;先渴而飲,飲不過多;早餐宜早,晚餐宜少;餐勿動怒,動怒勿食。食宜緩、宜少、宜淡、宜暖、宜軟。

從彭祖開始的膳食術,並不是一味追求口腹之樂,而是重在養生。同樣是吃,卻有不同的吃法,在膳食術中,對所食之物有所了解,知道應該吃什麼和如何吃才是核心所在,只有在這點上做得很好,才會利於養生。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健康科普堂 | 秋冬來臨,控制血壓,遠離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