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理中丸大家都不陌生,組方跟四君子湯相差一味藥茯苓,也就是四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換成人蔘白朮乾薑甘草就是理中丸。改變之後溫性更強,由四君子湯的溫補氣血變成了治療中焦虛寒證。而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一味附子,能夠補先天命門之火,也就是脾腎雙補了,這就是為什麼脾胃寒重的人有些醫生給患者吃附子理中丸發生易舉陽強的原因。而理中化痰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了加了半夏和茯苓也就是化痰和健脾利溼的藥,能夠治療脾胃虛寒痰涎內停之證。那麼這個幾個方子簡單的關係應該理清了,下面講與疾病的關係。

理中丸主要治療三大症狀,中焦虛寒證,陽虛失血證,小兒慢驚及病後喜唾涎沫等。那麼這些是什麼機理呢?因為脾主的是運化,升清陽,胃主的是受納而降濁陰。如果脾胃陽虛有寒,則升降失職,出現嘔吐,腹痛,不欲飲食。而脾胃陽虛失血,無論衄血還是便血,只要看見面色無光,氣短神疲,脈象細或者虛大,都可以判斷為陽氣虛弱,血失所統,離經妄行。這時候乾薑改成炮姜,加黃芪阿膠當歸之類效果會更好。

小兒慢驚則是由於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或者病中過服用寒涼之品,損傷胃氣,導致形體偏瘦,手足不溫,嘔吐洩瀉等。脈細沉遲可以判斷為中間虛寒。病後喜唾涎,是脾氣虛寒不能上攝津液,津液上溢於口之故。

那麼理中丸為什麼能治療這幾個症狀,因為理中丸中是以乾薑為君藥,溫中焦脾胃而驅寒,人蔘大補元氣,助運化而升降,為臣藥,白朮健脾燥溼,炙甘草益氣和中,為佐使之用。中焦之寒得辛熱而去,中焦之虛得甘溫而復。清陽升而濁陰降運化健而中焦治,所以叫做理中丸。

理中丸雖然治療三大症狀但其實質,總是離不開中焦虛寒證,因此可以異病同治,臨床上呢也通常作為湯劑服用。說起服用之法,這裡也不得不說古人是很嚴禁的都是以藥效而論,而現在人則是以劑量算,比如理中丸現代服用方法一般是一次6-9g,一天2-3次。而古代是怎麼描述的呢?四味藥煉蜜為丸,如雞子黃大小,以開水化開,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2次。如果吃後覺得腹中不熱,可以增加至3-4丸。湯劑的服用方法,8升水煮取3升,溫服1升,日三服,服湯後,飲熱粥一升,微微出汗,不能解開衣服。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看病都是以患者吃藥後的反應為考量標準的,是比較嚴謹的,這個和現在做到診室裡看病是完全不一樣的。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兒童刮痧時要注意什麼?哪些人不適合刮痧?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