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以及人們生活方式不斷髮生變化、環境汙染日益嚴重,胃病發生率不斷攀升,嚴重影響廣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生活。對患者加強飲食指導能夠使胃病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可使遠期胃癌發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胃病常見的症狀有上腹適、腹痛、腹脹、飽脹感、噯氣、燒心感、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嘔血、黑便等。若出現以上症狀,趁早做胃鏡,以免耽誤治療。
餐桌上2種傷胃食物,每天吃一盤,胃或許要爛,家家可見要警惕
剩飯
剩飯加熱過程中會導致澱粉出現糊化現象,胃對糊化澱粉的水解以及消化能力較差,此外,還會加大葡萄球菌汙染以及胃腸道感染髮生率。若食物變質,營養素被酶分解後會生成大量有害物質,會對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造成患者正常胃腸活動受到破壞,引發膽囊收縮以及幽門括約肌鬆弛並損傷患者胃黏膜。
芹菜
芹菜含有大量的纖維,食用後有礙胃的消化、吸收,並且這類食物不好消化,在胃中的滯留時間較長,這也間接加重了腸胃的負擔,若已患有胃病的患者食用則會使病情惡化。
胃病的發病原因較多,具體如下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近幾年有研究表明,胃病的最主要誘發原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代謝產物與胃酸中和,從而使細胞受損,導致上皮細胞釋放炎症介質,最終出現免疫反應。另外,急性胃炎後,由於胃黏膜病變不愈轉變為慢性淺表性胃炎。
(2)刺激性食物,長期飲酒、喝濃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會將人體胃黏膜的保護屏障損壞,進而發生胃病。
(3)藥物刺激,部分藥物包括消炎痛、水楊酸鹽等會造成慢性胃黏膜損害。
(4)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反應使壁細胞數量降低、減少胃酸分泌。
(5)膽汁反流,膽汁中的膽鹽能將胃黏膜屏障破壞掉,遠端消化道梗阻等引起反流,進而引起胃病。
(6)環境變化,當環境、氣候變化時,若不能及時適應,就容易使胃的神經功能失衡,產生胃病。
(7)其他,老年人胃黏膜發生退行性改變,會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長期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胃黏膜修復功能下降易導致胃腺體萎縮等;其他病變如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引起慢性胃炎。
綜上所述,行為以及飲食均為胃病影響因素,必須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糾正患者的錯誤行為習慣以及飲食習慣,不但能夠使患者病情發展得到抑制,同時有助於降低病情複發率。
想要胃好,這1物常吃
這個幫手的名字是繡杆 菌。取自繡球菇、輔之猴頭菇、蔓越莓粉、雙歧桿菌粉等,控制幽門菌,減少其對胃黏膜的損傷,抑制胃酸分泌,解決因為胃酸多分泌而產生的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結束語
胃病屬於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病情易反覆發作,與個人的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絡,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飲食養生護理在臨床治療慢性胃炎及預防發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時定量進餐,細嚼慢嚥,避免加重胃消化負擔。患者還需要保持心情舒暢,進行適當活動,促進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