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為防己科木質藤本植物粉防己或馬兜鈴科草本植物廣防己的根。粉防己又叫漢防己,廣防己又叫木防己。由於木防己大量或長期應用,可引起腎臟損傷,所以今天以被禁用。今天所用的防己,皆指漢防己而言,但應用時須辯清真偽,切勿因誤用木防己,而造成不良後果。漢防己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秋季採挖炮製後,切片生用。
一、防己的功效:
防己味苦、辛、寒。歸膀胱、腎、脾經。功效能祛風止痛,利水消腫。其特點性寒可清熱,故較適用於風溼熱痺之證。
常用於風溼痺痛,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溼疹瘡毒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別錄》:“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止洩,散癰腫惡結,諸疥癬蟲瘡。”
《本草綱目》:“中風溼,不語拘攣,口目斜,瀉血中溼熱。”
《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
《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溼、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溼熱,及療風水要藥。”
《長沙藥解》:“漢防己瀉經絡之溼淫,木防己瀉臟腑之水邪,凡痰飲內停,溼邪外鬱,面板黑黃,膀胱熱澀,手足攣急,關節腫痛之證,悉宜防己。”
《本草備要》:“能行十二經,通腠理,利九竅,瀉下焦血分溼熱,為療風水之要藥。治肺氣喘嗽,熱氣諸癇,溫瘧腳氣,水腫風腫,癰腫惡瘡。或溼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非此不可。”
李東垣言:“防己大苦寒,能洩血中溼熱,通其滯塞,除膀胱積熱,十二經有溼熱壅塞不通及下注腳氣,非此藥不可,真行經之仙藥,無可代之者。”
二、防己的配伍應用:
1.用於風溼痺痛。防己善祛風溼止痛,因其性寒,故更適合熱痺,若配伍得當,寒痺也可應用。治風溼痺證溼熱偏盛,肢體酸重,關節紅腫疼痛,及溼熱身痛者,常配伍滑石、薏苡仁、蠶沙、梔子等,即宣痺湯。
若治風寒溼痺,四肢攣急,常配伍麻黃、肉桂、茯苓等,即防己飲。
2.用於水腫、腹水等水氣病。防己能利水消腫,而清下焦溼熱。治水飲積聚脘腹,腸間有聲,腹滿便祕,小便不利,常配伍椒目、葶藶子、大黃,即己椒藶黃丸。
黃元御言:“水在腸間,阻遏中氣,升降不行,是以腹滿。防己、椒目瀉溼而行水,葶藶、大黃浚流而決雍也。”
若治表虛不固之風水或風溼證,常配伍黃芪、白朮、甘草等,即防己黃芪湯。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風溼性關節炎等證屬風水、風溼而兼表虛者。
若治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面板中,四肢聶聶動者,常配伍茯苓、黃芪、桂枝、甘草等,即防己茯苓湯。
以上三方皆出自《金匱要略》,均以防己為主藥,後世廣為應用,療效顯著,值得學習。
3.用於寒溼腳氣浮腫。防己即可祛風溼,又能消水腫,故善治腳氣浮腫。常配伍木瓜、牛膝、桂枝、枳殼等藥。
若治腳氣足脛腫痛、重著、麻木,常配伍吳茱萸、檳榔、木瓜等藥。
汪昂言:“足傷寒溼為腳氣。寒溼鬱而為熱,溼則腫,熱則痛。防己為主藥,溼加苡仁、蒼朮、木瓜、木通,熱加芩、柏,風加羌活、萆薢,痰加竹瀝、南星,痛加香附、木香,活血加四物,大便祕加桃仁、紅花,小便祕加牛膝、澤瀉,痛連臂加桂枝、威靈仙,痛連脅加膽草。”
三、防己的用法用量:
防己常入煎劑,少入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
汪昂言:“出漢中。根大而虛通,心有花紋,色黃,名漢防己。黑點、黃腥、木強者,名木防己,不佳。”
四、防己的應用注意:
防己苦寒較甚,不宜大劑量服用,以免損傷胃氣,故脾胃虛寒及陰虛無溼熱者忌用。
應用時,需要辯清是否是漢防己,因木防己價格更低,常有充當漢防己用者,不可不察。
汪昂言:“性險而健,陰虛及溼熱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