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神經衰弱”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關於“神經衰弱”的症狀,一般的記載是失眠、記憶力減退、感情不快、頭重、倦怠、心悸亢進、消化不良、反射亢進、震顫等。 “神經衰弱”常常乘各人在環境與身體上不同的弱點而出現各別不同的症狀。蘇聯醫學家根據了偉大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認為人類生活乃是由於“條件反射”構成的。人們因為環境的不一樣,他們得著的“神經衰弱”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其原因與徵候都與其日常生活有絕對不可分離的關係。所以蘇聯醫學家非常重視“神經衰弱症狀症”。所謂“神經衰弱症狀群”就是意味著在病源不同的各種疾病時可能看到的症候之總體。我們祖國醫學也有極類似乎此的理論。如內經說:“以妄為常,起居無節”就不能養生。千金論:“命有遭際,時有否泰,吉凶悔吝,苦樂安危,喜怒愛憎,存亡憂畏,關心之慮,日有千條,謀生之道,時生萬計,乃度一日”就會致病。這種理論也把疾病與日常生活條件視為不可分割。可是祖國醫學上卻從沒有“神經衰弱”病名的記載,甚而連“神經”的名詞也沒有。對於這種病祖國醫學上是怎樣認識和處理的,現在把我的看法結合著自己的工作經驗寫在下面:

祖國醫學對“神經衰弱”的認識

要談“神經衰弱”,我們得首先從“神經”談起。要找出中醫典籍中用什麼來代替“神經”的,我們就不得不首先從二千多年前祖國醫學發展最古的內經裡去尋找。關於代替“神經”,內經裡提出了一個“肝”字。大家定會奇怪“肝”不是腹腔裡的一個內臟器官嗎?從何說起代替“神經”呢?事實上內經裡的“肝”字鮮明地標誌著兩種意義。內經說:“肝主疏洩”,對肝製造膽汁以助消化。對肝病的療法指出了“食甘”即多吃糖的原則。無疑的這是指實質的肝臟而言,這是“肝”字的一種意義。但是內經對“肝”字又有另外一系列的說法,如:“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在體為筋”,“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肝病頭目眩”,“肝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這一系列的“肝”,則決非解剖可以肉眼看見的那個實質的肝臟。胡安邦說:“內經以其變動為握,握者筋攣抽搐之謂,以肝主筋,故以筋攣抽搐歸之肝。肝氣調達者其人愉悅舒暢,肝氣鬱結者其人多疑善怒。凡驚懼憤怒之暴者,每致筋攣抽搐。其實痙攣抽搐為運動神經方面的事。在志為怒,怒為知覺神經方面的事。病源皆屬於腦,而與實質的肝無關係”。這是“肝”的另一種意義,即是用“肝”這個名詞代替了“神經”。 公元二世紀時漢張仲景著傷寒論,把疾病分為六經來治,即是把疾病的發展變化按其表現的不同症候分為六個階段來處理。他在最後一個階段“厥陰經”裡列入了種種神經發病的症狀。中醫文獻稱厥陰為肝的代名詞。朱顏同志解釋“厥陰病”時說:“這一個階段為生命危機的嚴重階段……人體最主要的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和自律神經)都陷於紛亂狀態,失去了領導機能,所以症狀的表現也比較駁雜。如四肢厥冷、吐痰、循衣摸床、神志糜亂、舌捲縮等等,迴圈系統、消化系統都隨神經系統的挫敗而捲入垂死掙扎的危機”。張仲景把“厥陰經”來代替神經系統,其理論仍由內經脫胎而出。公元七世初隨巢元方更闡發了內經的“風論”;他認為“風”之為病“其入於經脈行於五臟者,各隨臟腑而生病焉”,即是說各臟腑都可以發生“風病”。什麼叫做“風病”呢?他指出了“風病”的種種症狀,如“但得偃臥,不得傾側”、“若踞坐不得低頭”及“其人當妄撮空指地,或自拈衣循衣縫”等。其實這些所謂“風病”的症狀完全就是神經系統的症狀。這些理論就使得“肝”與“風”在病名上密切地聯絡起來。其泉源仍本於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與“風勝則動”等論。由此發展下去,所謂“抽風”“驚風”“中風”等一切神經系統的病症,在祖國醫學尚無法指出“神經”的情況下,組成了“肝風”的一大體系。 由於以上諸論的發展,我體會出“肝”的一種意義是古人所指的“神經”,而“風”的一種意義是古人所指“神經發病的變態”。所以“肝”與“風”愈來愈建立了不可分離的關係。如三叉神經痛中醫叫做“偏頭風”;大腦神經痛中醫叫做“肝 逆頭痛”;顏面神經痙攣呈特形面貌中醫叫做“中風口眼斜”;思慮過度,面黑目赤,毛悴色夭,精神恍惚,中醫叫做“肝勞”;肆意刺激,手足厥冷,嘔吐眩暈,狀如癲癇,不省人事,中醫叫做“肝厥”。至於因情志不暢而影響到食慾不振,中醫叫做“肝犯胃”。推而廣之,情緒不好,愛發脾氣的人,中醫說是“肝火旺”;情緒不好,而不發脾氣的人,中醫說是“肝氣鬱”。在一系列的“肝風”病中,有好些是完全相當於“神經衰弱”的。公元十八世紀末清名醫葉天士擅長治慢性衰弱病。我們翻開他病案“肝風”門一讀,可以發現他多數的記載如:“目昏、耳鳴、不寐”。“多驚恐”,“心悸盪漾,頭中鳴”,“神呆不語,心熱煩燥”,“頭痛眩暈,肢麻汗出”,“心中逍逍憒,不知何由”,“離愁菀結,晝睡睡不肯寐”等,都是可以出現於“神經衰弱”的症狀。

祖國醫學對“神經衰弱”的處理

祖國醫學對一切疾病——特別對於“神經衰弱”處理的基本精神是反對“執方而昧法”的。我們對“神經衰弱”的直接處理,必須要看某種症狀出現在某人身上,其人的健康基礎怎樣?生活環境怎樣?有何兼症?用藥有何顧慮?最後才決定用某種方法。我們吸收古人的經驗,用古人的成方,必須首先了解古人的立法,即古人根據何種理由而立成此方的理由。若不懂得古人的立法,而妄用成方,碰巧醫好了幾個病人,就以為某方治某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是一種冒險行為,因為用古方必須結合著病人的具體條件,所以中醫對“神經衰弱”,除了靈活運用方法以求發生療效外,是沒有機械性的特效藥的。在習用於處理“神經衰弱”方法方法中,大約可以分為“鎮肝”“舒肝”“調肝”“平肝”等為主。 除了以上的“鎮肝”、“舒肝”、“調肝”和“平肝”等直接處理的方法外,我們一般也用兩種間接處理的方法: 第一,從病人生活情緒上著手。如內經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食養盡之”及“數問其情,以從其意”等原則,就是不必服藥,而從病人的營養,休息和愉快感情上來間接達到治癒的目的。我們把這種“神經衰弱”的間接處理來同今天蘇聯根據巴甫洛夫的高階神經活動學說而制定的保護性醫療制度比較一下,我們發現這兩種處理的基本精神是相同的。 第二,不直接用作用於神經的藥品,而間接用作用於全身其他器官的滋養強壯藥品來加強對“神經衰弱”患者的抵抗力以達到間接治癒的目的。因為我們常常看見一般的“神經衰弱”患者大都精神不能統一,對事物缺乏集中注意力,感覺過敏,知覺異常,乃至於眼、耳、鼻、舌、腸胃、心臟、全身營養都發生障礙,所以不能把“神經衰弱”與身體其他部門孤立起來治療處理。近人祝味菊把“神經衰弱”所出現的症狀歸納成為兩大類: “(一)麻痺各臟器之官能減退,新陳代謝障礙,榮養失調,體溫低降,精神乃見萎靡,思想為之遲鈍。例如痿廢、白痴、健忘、消化不良及傷寒少陰之但欲寐等。 (二)興奮易於感動,稍受刺激,便覺情緒煩亂,神志不寧,而呈種種過敏之狀態。例如遺精、自汗、怔忡、失眠及遇事憤怒等。” 以上兩類症狀與人體全身機能和實質的衰弱是分不開的。所以作用於全身及他臟器官的滋養強壯藥品來治療“神經衰弱”也同樣成為間接治癒的有效辦法。所有的滋養強壯藥我們統稱為補藥。不過,用補藥來治療“神經衰弱”,仍須斟酌病人的具體條件。一味的瞎補也會弄出岔子的。

“神經衰弱”的主要方藥

前面說過中醫是反對“執方而昧法”的——特別是對於“神經衰弱”。但是我們並不因此就只強調“法”而忽視了“方”。我們認為“法者不定之方,方者一定之法”。正確的處理是應該“方”“法”並重的。因為凡一種病症必然有一定的主方,而主方中又必有一定的主藥。所以不僅古人遺留給我們的“方”都值得寶貴,就是“方”中的每一味藥物也給予我們極大的研究價值。茲將“神經衰弱”的主要方藥結合其所主治的症狀舉例介紹如下: 1.方劑 甲:硃砂安神丸硃砂黃連當歸生地甘草為細末酒泡蒸餅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臥時津液下。主治心神昏亂,驚悸怔忡嗜嗜寐不安。 乙:酸棗仁湯酸棗仁知母甘草白茯苓川芎水煎服。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丙:黃連阿膠湯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阿膠先煮三物,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主治少陰病心煩不得臥,及溫病真陰欲絕壯火復熾者。 丁:天王補心丹人蔘酸棗仁當歸生地 黃麥冬天冬柏子仁遠志五味子丹蔘元參白茯苓桔梗煉蜜丸如椒目大。白湯下。主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 2.藥物 甲:鎮肝(鎮靜神經)的藥物類牡蠣蛤粉龜板鱉甲石決明草決明磁石鐵粉硃砂白芍胡麻旋覆花代赭石琥珀珍珠金銀箔龍齒龍骨主治:情緒紛煩,失眠多夢,耳鳴,驚悸,震顫等症。 乙:舒肝(舒暢神經)的藥物類桑枝桂枝鉤藤刺蒺蔾天麻菊花川芎薄荷陳皮半夏夏枯草枳殼生薑竹茹茯苓甘草柴胡鬱金丹皮麝香當歸殭蠶香附子膽南星桔梗主治:頭量、脹、痛,目珠痛,耳癢、閉,筋惕,肢麻,膚癢,嘔惡等症。 丙:調肝(調整神經)的藥物類當歸黃耆人蔘地黃芍藥阿膠枸杞遠志棗仁柴胡女貞旱蓮杜仲桑寄生首烏白朮白花蛇香附白附子鹿角川芎膃肭臍紫河車主治:肋脹,肢麻,四肢不靈活,目昏,耳鳴,消化不良,記憶力減退等症。 丁:平肝(使神經的興奮與阻抑趨於平衡)的藥物類犀角羚羊角膽草黃連黃附附子附子連翹龍薈鬱金牛膝枳殼鉤藤大黃甘草主治:煩躁易怒,體溫亢進,狂言亂語,卒然昏倒及一切興奮過度之現象。

“神經衰弱”治療方法的運用

1.關於方藥的運用 關於治療“神經衰弱”的方藥不可能在這短短的篇幅中都介紹了出來,以上所列,是一般比較主要常見的。茲僅就以上的“方”“藥”談談我自己在運用上的經驗: 硃砂安神丸用於躁煩不眠的人,其安眠的作用比較強,但主要只能安眠而不及其他症候;酸棗仁湯用治神經不太興奮的失眠有效,黃連阿膠湯是治血熱水虧失眠的最好方劑,我常用以治躁煩不眠頭充血充血充血者。此方特提出溫病後者,謂其不一定僅奏效於慢性精神病。好些人煩躁到極點時,一服可以終夜鼾睡。可是由於方中的阿膠雞子黃有些腥膩的氣味,用於消化不良嘔逆作惡的人就必須仔細考慮。天王補心丹的作用在於補血潤燥,可是在我的經驗上有些口舌生瘡大便不利的人已到了神志不寧的時候,人蔘是應當慎用的。同時此方中滋膩藥品比較多,對於關節疼痛大便溏薄的人則決不可以用。以失眠為“神經衰弱”症狀中最普遍的一種,故一般的“神經衰弱”藥劑都不能不顧到睡眠一事。數方的優點是沒有麻醉性和強迫安眠的弊病,多吃也不會成為習慣的。 在以上治療“神經衰弱”的四類藥物中,每一樣在中藥典籍上都有若干專論。它們在運用上都有融會配合之妙,在效用上也不能機械劃分劃分劃分劃分界限。至於滋養強壯的藥物,在以上第三類藥物中多有之,難於一一列舉。我對於用藥有兩點主要的體會: 第一,不隨便用妨礙消化的藥物,因恐影響到病人營養的吸收,以致健康難於恢復。 第二,不隨便用滋補藥物,除非徹底掌握了病人完全屬於衰弱性而又決無其他雜病,然後適當的給予。如果一味瞎用補藥,反而促使病勢惡化。 2.怎樣答覆病人不同的要求 我在“神經衰弱”的治療工作中,常常遇見病人對我有許多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歸納起來約有三種: 第一種,比較性情急躁的病人,等不得應有的一定的療程,總是要求吃一種立刻可以見效的特效藥。 第二種,比較顧慮多的病人,總以為自己身體太壞,強調自己的“虛弱”,總是要求吃補藥。 第三種,有的病人因為患了其他疾病,經治癒後,出現了失眠症狀,或者因為偶然懊惱不眠,根本談不上“神經衰弱”,可是他們給自己戴上了一頂“神經衰弱”的帽子,要求要照“神經衰弱”處理。 關於這些不同的要求,如果病人比較固執己見,而醫師又不詳細診斷,其結果一定弄南轅北轍南轅北轍南轅北轍南轅北轍南轅北轍。對於第一、二兩種,我只有進行解釋和說服。對於第三種,我常給以一個最簡便的方劑——梔子,淡豆豉兩味煎水服,很快的可以解決問題。 3.療程中的兩種檢查 比較部分部分部分部分部分部分部分“神經衰弱”的患者服藥以後反應不明,或並無好轉。在遇著這種困難的時候,我總是作兩方面的檢查: 幫助病人檢查:是否有精神上過重的負擔不肯說出?是否體力和腦力(特別是腦力)過分疲勞?是否營養不足?是否生活上有某種不良的習慣和嗜好?是否還有其他的慢性疾病?曾否動過大手術? 受過大驚恐?中過藥毒或酒精毒? 檢查自己:處方是否失之太膩滯,惹起病人胃口不適?是否失之太辛燥?是否劑量過輕或過重?診斷時是否太草率,沒有看出病人尚有其他的疾病?是否太強調了病的嚴重性,增加了病人的思想負擔?是否沒有告訴病人生活上應該注意的事項? 我對服藥反應不明或並無好轉的人常常用以上兩種檢查方法來幫助病人和自己,因而提高了一些療效。

“神經衰弱”的預防

遠在二千三百年以前,祖國醫學已有了預防醫學的思想。如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掘井,而鑄錐,不亦晚乎”及“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論,認為最有效的保健辦法是在疾病未發生以前進行預防,在疾病未惡化以前進行早期治療,而且還要“刺其已衰”以預防疾病的再發。張仲景在他治雜病的經驗中認為“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中醫中醫中醫中醫中醫…中中醫中醫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又如戰國時名醫扁鵲見齊桓侯有疾而桓侯不自覺,扁鵲勸他早治,桓侯不聽,直到病入骨髓而死。這類記載,在祖國的預防醫學思想上是非常可寶貴的。通過歷代醫家對這些理論的闡發和實踐的認識,我在工作中體會出“神經衰弱”的預防可以分為如下的三個階段: 第一,對未患者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為為為為為主要為為為患者自己爭取。爭取的方式,必須靠每個人自己把生活中四個主要的因素——眠、食、娛樂、工作重視起來,加以適當的配合。如果我們缺乏了充足的睡眠,白天消耗的精力就無法得到恢復。其次,如果我們缺乏了適宜的飲食營養,我們身體物質的消耗就得不到補給,生命就沒法保全,對疾病也沒有抵抗和撲滅力。其三,如果我們缺乏了正當的娛樂,我們理性化理性化理性化理性化理性化成理理性化理性化理性化和機械化,而對工作效率也無法提高。至於缺乏了優良的工作,我們將會感到自己的生活空虛,生命沒有價值,悲觀、失望、一切“神經衰弱”的症狀將會接踵而至。所以我們只有把眠、食、娛樂、工作掌握好了,才能使身體不致與異常刺激相接觸而引起腦神經正常活動的障礙。由鍛鍊而成為習慣,由習慣而成為自然,這樣來預防“神經衰弱”的發生。 第二,對已患者預防“神經衰弱”的發展。這種預防,主要依靠醫師與患者的合作。一個醫師的優劣,就在於他的工作有無預見性。如對一個多夢紛紜的患者,處理上就應當預防他可能失眠。對半夜有潮熱現象的患者,處理上就應當預防他可能盜汗。對眩暈不息的患者,處理上就應當預防他可能卒然昏倒。醫師在處理方法上有了準備,再告哪些哪些哪些哪些哪些上應哪些哪些哪些些哪些事項,一面又由患者自己從思想與行動上來消滅原因,這樣由醫師與患者合作起來預防“神經衰弱”的發展。 第三,對已治癒的患者預防“神經衰弱”的再發。常見一些“神經衰弱”患者,由於服藥或休養,症候已經消失,健康應已恢復,可是由於他們生活上不良習慣(如吸菸、縱酒、手淫等)的放縱,或者又由於他們對健康仍抱著懷疑的態度,惶惑、恐怖使腦神經得不到寧息,而曾經過“神經衰弱”的患者,他們的大腦神經細胞又特別脆弱和敏感,因此已經消失了的症狀,重新又活動起來。在這種情形之下,欲求健康的鞏固,患者的毅力與醫師的指導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以上“神經衰弱”三個階段預防的重要性說明了“神經衰弱”的治療工作,在過程中,是一直離不開預防工作的。“神經衰弱”的預防工作不單獨依靠醫師,更重要的是依靠患者自己。一個思想健康而生活上養成了優良習慣的人,根本不可能患“神經衰弱”。同時,我們承認一個人的生存是脫離不了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因此,改進兒童教育和社會制度都成為“神經衰弱”深入和廣泛的預防條件。

結語

我在這篇對“神經衰弱的認識和處理”的寫作中,特別感到祖國古代醫學的偉大。它對“神經衰弱”的認識和處理,除了在名詞的使用上與今天的新醫學不同而外,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的。而是極接近於蘇聯巴甫洛夫學說和以巴甫洛夫學說為基礎而制定的新醫療制度。同時我更感到只有從歷史上研究和了解了祖國醫學,才能批判整理和發揚祖國醫學。許多中醫工作同志——我自己也在內,對於新科學知識還很有限,對於新醫學工具也不會使用,只有加速的通過科學進修,在自己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和吸收先進經驗,才能夠使祖國醫學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標準化。 由於自己的學識淺薄,很多缺點不能避免,希望讀者指正。 55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