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學說是傳統中醫的瑰寶之一。堅持經常按摩以下具有強身作用的穴位,可以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內關穴:強心要穴位置:本穴在掌後第一橫紋正中直上二寸(二橫指),當兩筋中間。
作用:有和胃止嘔、養心安神等功效,常用於防治胃痛、嘔吐、失眠、心悸、胸痛、高血壓等。本穴有良好的強心作用,是防治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律不齊等症的要穴,對預防心梗發作有突出功效。
按摩方法:按摩時用對側拇指肚按揉內關穴,用力要適中,以感到酸脹為度。有時在按揉時會有一種莫名的刺激感傳至心臟,這是功效良好的表現。長期堅持,患者心煩、胸中憋悶等感覺會明顯減輕或消失。
足三裡:強身健體要穴位置:正中屈膝垂足,外膝眼直下三寸(或四橫指),距離脛骨一橫指處即本穴。
作用:有益氣健脾、滋補強壯、和胃止嘔、祛風除溼等功效,是強壯保健、益壽延年的要穴,對胃痛、腹痛、嘔吐、腹瀉、腹脹、貧血、偏癱、失眠、風寒溼痺、高血壓等症的防治,特別是對一些年老體弱的虛損性疾病、營養不良、產後術後、大病初癒、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有良好功效。
按摩方法:用同側的拇指揉按,或用光滑的小木棒按揉,還可用艾條灸。因此處肌肉較厚,用力可適當大一些。
中脘穴:健胃要穴位置:本穴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 寸(胸骨下端到肚臍正中的二分之一)處。
作用:有和胃健脾、補中益氣之功,主治各種腸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與治療胃痛、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嘔吐等功效顯著。
按摩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按揉法與摩揉法。按揉時身體平躺,以拇指或中指肚按揉此穴,每次2~3分鐘。摩揉時身體平躺,以雙掌平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先順時針在穴上緩慢行圓周揉動30次(注意手掌要緊貼面板,要帶動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組織做小範圍的旋轉運動),以腹腔產生熱感為佳;然後再逆時針方向揉動30 次。隨時可做,但以飯後半小時做功效最佳,力度以腹部舒適為度,不宜太大。
關元穴:培元固本要穴位置:本穴在肚臍正中直上3 寸(或4橫指)處。
作用:是培元固本、補益的強壯要穴,特別對恢復老年人的青春活力功效顯著。本穴對內分泌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對年老體弱、元氣虧損以及男子遺精、早洩、陽痿,女子經血不調、痛經、白帶,以及尿閉、子宮下垂等生殖、泌尿系統疾病均有良效。
按摩方法:一般常用按揉法(用中指肚揉按穴位,每次3 分鐘);或用震顫法,身體平躺或採取坐位,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快速小幅度地揉動,以區域性有痠麻脹感為度。
腎俞穴:益腎強腰要穴位置:本穴在第十四椎(與肚臍相對)下凹窩左右向外各開1.5寸(約二橫指)處。
作用:是補腎強腰要穴,多用於腰痠疼痛、神經衰弱、慢性腎炎、遺精、帶症、月經不調以及泌尿系統疾病的防治。
按摩方法:按摩時取坐位或立位,雙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後,以穴位為中心,用四指上下、左右用力按揉,特別是在穴位上要多加揉動,以區域性有發熱感為度。每次3~5分鐘。另外還可半握拳,用力扣打腰部穴位處。
太溪穴:補腎回陽要穴位置:本穴在足踝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益腎助陽,多用於防治慢性腎臟疾病,特別是有浮腫、腰痠腿軟、倦怠乏力等表現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的輔助治療,此外還常用於膀胱炎、月經不調、踝關節痛的治療。
按摩方法:按摩時用對側拇指按揉,也可用按摩棒揉按,用力要柔和適中,以感到痠麻脹為度,不宜力量太大。
湧泉穴:益腎強壯要穴位置:將五個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正可出現一個凹窩,即本穴。
作用:按摩本穴不但有益腎強腰、補益強壯、交通心腎、滋陰降火等作用,而且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降低血壓、恢復中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有良好功效。一般多用於年老體弱、睡眠欠佳、頭暈目花、腰痠腿痛和高血壓、糖尿病、心絞痛的防治。
按摩方法:按摩時取坐位,將腳放在對側膝上,用拇指肚按揉穴位,每次3~5分鐘。然後換另一腳同樣按揉。或在睡前用溫熱水洗腳時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