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可見,一年四季,咱們人類都要面對不同的睡眠問題。秋乏現象,是怎樣產生的?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後,怎樣睡覺才能養生呢?咱們現在來聊聊。
秋乏,是指進入秋天后,容易犯困,沒有精神,多數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是因為,傳統醫學認為,夏季氣血充於表,入秋後氣機下沉,但是,仍然氣動於先,血動於後,肌膚腠理多血而少氣。因此,容易出現疲乏。此外,秋主燥,燥熱耗氣而傷陰,氣虛則出現四肢無力、神疲懶言;陰虛,則感口乾、咽乾;從氣候變化看,處暑至秋分,早晚溫差較大,溼氣較重,溼易困脾,而脾主肌肉,由此帶來疲憊無力的感覺。
秋乏破局之法,其實,古人早有論述。《素問》中的《四氣調神大論》就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就是說,秋天睡覺,要跟著雞的作息節奏。早早睡覺,順應陰精的收藏;隨雞而起,順應陽氣舒達。還有人提出,秋季的起居,要延長1小時的睡眠時間。
換個角度,從現代科學認識來看,秋天氣候涼爽,容易產生睡意,而且,由於天黑的時間提前,大腦分泌褪黑素的時間也會提前,如果這時候,還堅持夏季的作息規律,不學雞,而是貪玩吃雞遊戲,就會與激素較勁,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秋季的天亮時間推後,褪黑素水平消退較晚,早晨就想賴床,強迫自己起床後,生物鐘的節奏被打亂,就會感覺沒有睡足,白天就沒精打采。
秋乏,還可能與飲食有關。由於夏季天熱,影響食慾,同時,出汗等消耗較多。天涼後,人們就開始貼秋膘,攝入的食物量增加,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較多。大量的血液會向消化道輸送,外周組織及大腦的供血相應減少,使人產生睏倦。因此,秋乏破局,應該少吃腥羶油膩及辛辣食物,增加富含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比如雞蛋、瘦肉、乳製品、豆製品、燕麥等。
破解秋乏,首先要調整作息。夏天夜短晝長,養成了晚睡早起的習慣。天涼後,就要注意早睡,因為,子時,也就是晚上11點以後,人體器官功能的效率開始下降,需要調養。其次是保證睡眠時間,每天睡夠7到8小時,如果晚上睡覺時間不夠,可以通過短時間的午睡來補足睡眠時間。
破解秋乏,還要注意保暖,避免早晚溫差增大對身體的不利影響。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因此,夜晚睡覺要蓋好被子,以防受涼。同時,要注意春捂秋凍的要領,避免穿衣過多。日常活動,動靜結合,增加戶外活動,比如登山、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睡眠品質。但是,秋季鍛鍊的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耗損陽氣,加重身體疲勞。飲食調理,可以通過減苦增辛,助筋補血,還可以多吃酸味甘潤、降肺氣的果蔬,比如蘿蔔、藕、荸薺、秋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養生要有整體觀,找準規律,注意細節,就可以破解秋乏,收穫理想的效果。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樂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