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為桃金娘科常綠喬木植物丁香的花蕾,又稱公丁香。花蕾採集下來,乾燥後像釘子一樣,且香氣甚濃,故此得名,也叫丁子香。而它果實成熟後,外形像雞的舌頭一樣,所以叫雞舌香,也叫母丁香。一般入藥,多用其花蕾,即公丁香,因其芳香性揮發油含量較多,藥效更強一些。中國廣東地區有栽培,通常在花蕾由青轉為鮮紅時採收,除去花梗,乾燥入藥。常生用。
一、丁香的功效:
丁香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功效能溫中降逆,溫腎助陽。其特點即溫中,又助腎陽補命門,被譽為“胃寒嘔逆之要藥”。
常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
《本草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玉楸藥解》:“丁香辛烈溫燥,驅寒瀉溼,暖中扶土,降逆升陷,善治反胃腸滑,寒結腹痛之證。”
《本草備要》:“辛溫純陽。洩肺溫胃,大能療腎,壯陽事,暖陰戶。治胃冷壅脹,嘔噦呃忒,痃癖奔豚,腹痛口臭。”
二、丁香的配伍應用:
1.用於胃寒嘔吐、呃逆、腹瀉等證。丁香溫中散寒,尤善降逆止嘔,為治療胃寒嘔吐、呃逆之要藥。治虛寒呃逆,常配伍柿蒂、人蔘、生薑,即丁香杮蒂湯。
若治胃寒嘔吐,食少便溏,常配伍砂仁、白朮、半夏等藥。
若治脘腹冷痛、腹瀉,丁香還常與肉桂相須配伍,可互增療效,即丁掛散。
今有丁桂兒臍帖,即以丁香配伍肉桂、草茇等藥加工而成,外用貼於小兒臍部或少腹,有健脾溫中,散寒止瀉之效。
丁香還可用於因脾胃虛寒、運化無權所致的消化不良、口臭等證。即可單味應用,也可配伍桂花、藿香、砂仁、佩蘭等芳香化溼之藥。
2.用於腎陽虛,陽痿腳弱,腰腿寒溼等證。丁香能溫腎助陽,常配伍附子、肉桂、巴戟肉等藥。
此外,丁香還是一味上好調味香料,在多種食品調料和白酒的加工中,都會用到,多為祕法,不外傳也。
三、丁香的用法用量:
丁香辛溫芳香甚烈,較適合做散內服或外用,也可入煎劑。無論何種用法,劑量都不宜過大。入煎劑常用量幾克即可;外用適量。
四、丁香的應用注意:
丁香辛溫而燥,易傷陰分,故陰虛內熱或因熱而嘔吐、呃逆者忌服。
自古有丁香畏鬱金之說,今以證實,二藥不但可以配伍應用,且別具良能,相得益彰。
汪昂言:“熱症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