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養生又稱攝生,養就是保養、養護,生即生命。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保健方法。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和研究傳統的,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

今年國家提出了一個新的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就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全民健康”,為了這個根本目的,我們疏調學派的學術繼承人在師傅張震張老的帶領下,有責任和義務為廣大老百姓多宣傳一些養生知識。談到養生,很多有關養生的書籍五花八門,很多養生的方法亦是層出不窮,那到底怎麼來養護我們的生命,如何來保養我們的身體,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增進健康,達到延年益壽呢?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都教給了我們非常經典的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

《黃帝內經·素問·卷一》開篇,即上古天真論篇一就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是說上古時代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方法,達到正確的標準,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避免過勞,所以形神俱旺,活到天年,超過百歲才會離世。

雖然我們的古人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這種寶貴的養生之道,短短几十字看似簡單,然而能真正遵照執行的恐怕不多。筆者有幸跟隨師傅張老多年,在侍診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中、青、老年人起居無常,黑白顛倒,導致各種各樣的出現氣機失調,陰陽失衡的問題,究其原因多為飲食不節,過度勞作,不順應自然規律作息,情志不暢。

養生要從青少年開始。很多年輕朋友常常生活不規律,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反其道而行之,長此以往,健康確實令人擔憂。現實中由於學習壓力、生活壓力等造成氣機失調的青年已大有人在,日積月累,後果不堪設想。“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窖井,鬥而鑄椎,不亦晚乎?”因此,養生要從青少年朋友抓起。其實養生沒什麼神祕的,只要按照古人提出的這短短几十字去做,我想亞健康離你會越來越遠,健康會長期擁抱你。

目前正值秋分白露節氣,民間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說法,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講究,因此無論老人孩童,應及時加衣,注意腳部保暖,因為寒從腳上起。“白露時節開始捂,捂足捂臍捂後背”;飲食以防秋燥的養肺潤燥之品為主,如銀耳粥、蓮米粥、小米粥、藕粉加枸杞、梨、蜂蜜等。《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中寫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使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意思是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天氣清肅,其風勁急,草木凋零,大地明淨。人應當早睡早起,跟群雞同時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衝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使人體能適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瀉,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這乃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就會發生飧洩,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指出,“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張老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的疏調氣機湯已解決了很多疑難雜症,筆者亦用師傅的疏調氣機東加味,讓諸多患者受益。案例:李某某,女,58歲,2019年12月16日一診,因頭暈不寐,徹夜難眠,胃痛,胃脘不適,口乾,夜尿3-5次就診,舌質紅潤,苔白膩,脈沉細,開具疏調安神東加味五劑服一週,2019年12月23日二診,前述諸症明顯好轉,續前方五劑,後已愈,後期回訪,前症未再現。

因此,只要順應自然,適應天地之氣的變化和四季規律,做到氣機調暢,就能維持身體健康。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尿尿顏色太黃可能是水喝太少! 當心下一秒痛風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