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我們飲食生活中最常見的豆製品,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不僅做法多樣,而且營養豐富,有著“植物肉”之稱。而且豆腐主要由黃豆製成,價格便宜,無季節性,大大小小的菜市場、超市都可以買到,算是非常接地氣、價格親民、營養豐富的優質食物了。
發展至今,豆腐的品種越來越多樣化,常見的有南豆腐、北豆腐、內酯豆腐等,那到底它們在製作工藝和口感上都有何差別呢?哪種營養價格更高呢?分別又適合做什麼菜餚呢?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豆腐”吧!
南豆腐南豆腐,又稱石膏豆腐、嫩豆腐,利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將豆漿凝固成塊。它含水量大,通常在85%~90%,色澤潔白,質地細嫩有彈性,因此南豆腐很容易碎裂,所以不適合炒,而更適合涼拌、清蒸、湯羹、燉煮等做法。其次,經過實驗檢測分析,100克南豆腐含蛋白質大約為6.2%,而鈣和鎂分別是116毫克和36毫克;
北豆腐北豆腐,利用滷水作為凝固劑,讓豆漿凝固成塊,因此也叫“滷水豆腐”、“老豆腐”、“硬豆腐”等。北豆腐的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色澤偏黃,味道微甜中帶著苦澀,質地相比南豆腐較粗糙,切面也不及南豆腐細滑,也因為水分低,宜煎、炸、做餡等。其次,經過實驗檢測分析,100克北豆腐蛋白質含量為12.2%左右,而鈣和鎂也非常豐富,其中鈣含量不亞於牛奶;
內酯豆腐內酯豆腐,使用的是一種叫“葡萄糖酸內酯”的東西作為凝固劑,也有商家採用日本名稱叫“絹豆腐”。相較傳統的豆腐製作,以“葡萄糖酸內酯”為凝固劑加工出來的豆腐,減少了蛋白質流失,提高了豆腐的含水量,所以內酯豆腐質地最為細嫩潤滑,因此適合做拌、蒸、湯羹這類的菜餚。其次在凝固過程中,進行了超高溫滅菌,盒裝密封,所以內酯豆腐的保質期比南豆腐、北豆腐都要長。最後,經過實驗檢測分析,100克內酯豆腐蛋白質含量為5%左右,鈣鎂含量很低,鈣鎂分別只有17毫克和24毫克;
綜上所述,如果以同樣重量的豆腐來比較,營養成分的含量就是“北豆腐>南豆腐>內酯豆腐”。尤其是鈣,南豆腐跟同樣重量的牛奶相當,而北豆腐更高些,而內酯豆腐則可以忽略。
其實,除了以上3種豆腐,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吃其他豆製品,比如說香乾、豆皮、豆泡等等,甚至,還有一些藉著豆腐的招牌,到處“招搖撞騙”,甚至營養價值與豆腐相差甚遠。
魚豆腐魚豆腐,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以其嫩滑Q彈的口感,備受廣大吃貨的喜歡。常常被人誤以為是“豆腐”和“魚肉”的結合體,卻不料它並非豆類所制,而是用魚、水和一些食品輔料製作加工而成,只是因為形狀像豆腐,所以稱為魚豆腐。但也因為魚肉來源、品質讓人堪憂,所以營養價值更是少的可憐;
日本豆腐日本豆腐,又稱為“玉子豆腐”或“雞蛋豆腐”。因為嫩滑的口感和超高的顏值,而深受人喜歡,但是看了它的配料表,主要是由雞蛋、植物蛋白、魚乾或食用菌類熬製的鮮湯,經科學配方製作而成,根本沒有任何豆類成份,所以說我們又被忽悠了。
千葉豆腐千葉豆腐,最早流行於臺灣,主要是由大豆和澱粉所製成。雖然,千葉豆腐與豆腐的主材料都是大豆,但製作工藝卻不一樣,千葉豆腐將豆類分離只剩下了蛋白質成分,卻沒有了豆腐中其他的營養成分,所以要說它是豆腐是不合適的,勉強只能算是“豆製品”,長得像豆腐卻不是“豆腐”。
以上3種“假豆腐”平時也可以食用,但是不能豆製品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來源哦!要想補充營養,當然還是直接吃豆腐來的好,因此我們在買豆腐的時候一定要當心了,這3種豆腐千萬不能買,避免影響健康!【第一種:發黏的豆腐 】
因為豆腐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因此也容易成為細菌的目標,成為細菌自我繁殖的養分和糧食。尤其在適宜溫度下,細菌繁殖快,豆腐發粘,意味著豆腐已經被細菌被玩壞了,感染變質了。而我們如果使用這類豆腐,則容易腹瀉、腹痛,甚至存在生命危險。所以挑選是我們要購買新鮮豆腐,並儘快食用。
【第二種:過白的豆腐 】
正常的豆腐應該是略帶點微黃的,如果過於死白,則可能添加了漂白劑或者甲醛類防腐劑,不宜選購;
【第三種:氣味不正常的豆腐 】
優質的豆腐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而次等豆腐香氣平淡,但是劣質豆腐則有豆腥味、餿味等異常氣味或者外來氣味;
綜上所述,為了健康,發粘、過白、異味的豆腐是需要我們購買時一定不要購買的哦。好了,對於豆腐的種類和挑選蕾寶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或者建議也可以通過評論區留言分享哦!#9月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