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食療,又稱食治,指的是通過飲食達到調理身體、強壯體魄的目的的行為。人們認為食物和藥物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許多食物也能起到藥物的作用,這一說法濃縮成四個字,被叫做“藥食同源”。

1、食療的食材

並不是所有有“營養”的食物都可以當做食療的食材。

這個食材指的是具有傳統食用習慣,並且被列入國家中藥材標準(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相關中藥材標準)中,動物和植物的可使用部分,比如紅糖、川梨、淡菜、核桃仁、明蝦、蟶子、黃鱔等。

中醫常用“性味歸經”來評價一種中藥的效能,而食療的食材同時也是一種中藥,同樣的可以用這四個字來評價:

性:性指的是溫、熱、寒、涼四種藥性,如果藥物的寒熱傾向不明顯則叫做平性。

味:味指的是辛、甘、苦、酸、鹹五種味道。

歸經:歸經表示藥物所作用的人體部位,比如冬瓜利尿,那麼冬瓜就歸膀胱經。

而在生活中,一些常見食材也有性味歸經的說法,比如常見性溫的食材有韭菜、芥菜、蔥、大蒜、生薑、蘆筍、南瓜、大頭菜、魔芋、龍眼荔枝、等;常見的性寒食材有萵苣、竹筍、菱白、蓮藕、番茄、苦瓜、水芹等。

性熱食材有辣椒,性涼的有蘿蔔、茄子、冬瓜、黃瓜、蘑菇、綠豆芽,性平的有黑木耳、萵苣、百合、胡蘿蔔、香菇、扁豆、豌豆、豇豆等。

2、食療的原理

食物療法與藥物療法的施用原則基本相同,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

1)整體性原則:

意思就是食補要符合季節的規律(春補肝、夏強心健脾、秋潤肺、冬補腎)、結合氣候的變化(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地區的規律(比如江南食谷,北方食麥)來選擇。

2)調和陰陽原則:

調和陰陽即用食物的“性味”,糾正人體的陰陽盛衰之偏,包括“補虛”和“瀉實”兩大方面,補虛包括益氣、養血、滋陰、補陰及五臟諸虛等補法,瀉實包括清熱、攻下破氣、活血及五臟諸實等瀉法。

3)辨證施食原則:

辨證施食的意思是針對不同的“證”給予相應的飲食,辨別疾病屬於陰證還是陽證(實熱為陽,虛寒為陰),屬表還是屬裡,再根據疾病的寒熱溫涼性質來選擇合適的食療方。

看這些原理就能發現,一個好的食療方子是需要考慮很多個方面的,並不是說今天感覺自己身體不太舒服,在網上隨便找人要一個食療的方子就能用的(藥方也一樣)。

3、食療“治未病”

正確的食療確實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多好處,但是食療並不能治病,只能通過食療的調整讓自己的身體健康,防止可能到來的病症。

《素問﹒藏氣法時論篇》中就說到了這點:“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意思就是說,藥物毒性大,一般用於“攻邪”,而食療平和無毒,一般用於補精益氣,強身健體。

因此如果生病了,記得要靠正規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不能只靠食療哦。

4、一個方子,所有人都有效?

如果中醫給每個不同情況的人開的都是相同的藥方,那就要審視一下這位中醫的專業性了。

套用一位中醫的話來說,中醫給人開方子,就像是做菜一樣,有的人不能吃辣,有的人不能吃甜,酸、鹹、鮮、苦、麻等都需要按個人口味來放。

在食療中也一樣,有的人需要補血益氣,有的人需要清熱解毒,每一個人的體質也都不一樣,適合的食療方子也不一樣。

不過食療畢竟是食物,一般來說吃錯了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藥膳或者中藥方就一定要謹慎使用,防止“藥不對人”、“藥不對症”等情況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同時,小編還見過一些宮頸癌病友們喜歡自行探索食療的方子,建議這些病友們可以先簡單的了解一些中醫基礎知識和食療食譜等,再來探索更適合的食療方案。

5、食療的同時,改善生活習慣

正確的食療對身體是很有益的,但是如果光靠食療,卻沒注意到其他方面也需要健康生活,那麼食療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食療的過程中,要注意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運動、多喝水,早睡早起、杜絕壞習慣,雙管齊下,食療的效果才足夠好。

參考文獻:

1、藥食同源的源流、內涵及定義

2、《中醫食療學》

3、《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4、淺談“補虛瀉實”在中醫臨床之運用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公平?人都想長生不死,當今科技如此發達仍有六大疾病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