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因為上班的緣故,節約時間,週末我會買夠一個星期的蔬菜,經常把冰箱塞得滿滿的。所以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買回家的生薑、大蒜、土豆等,放置時間長了會發芽。我們知道發芽的土豆不能吃,那生薑、大蒜、芋頭、紅薯等發芽了還能不能吃?相信很多小夥伴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感到困惑,如果抱著寧枉勿縱的心態,把所有的東西都扔了的話,那該多可惜!而如果又捨不得扔掉,又很危險下面,現在我就講一下,究竟什麼蔬菜發了芽可以吃,什麼蔬菜則需要扔掉。
一、先說說發芽了不能吃的蔬菜
1、土豆發芽了和“戴綠帽”不能吃
首當其中的就是土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為什麼發芽的土豆不能吃呢?土豆中含有有毒素——龍葵素,通俗一點就是馬鈴薯毒素,正常情況下,毒素含量極低,但發芽的土豆中龍葵素含量將大大增加,別小看它,它可是一種有毒的物質,對胃腸道粘膜以及神經中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食用後輕者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口腔及咽喉部瘙癢等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龍葵素通過普通的蒸煮燉炒很難破壞掉,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只有——扔掉。還有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土豆變綠了能不能吃?區域性或整顆變青變綠的土豆,一般即將要發芽。這也會讓土豆中的龍葵素含量大大提高,其毒素含量是正常土豆的50倍。所以最安全的做法還是——扔掉。
教大家一種預防土豆發芽變綠的小方法:
首先,土豆買回來最好放在低溫、避光的地方,建議放冰箱冷藏室。
其次,小夥伴們可以把土豆和蘋果、香蕉放在一起,因為成熟水果釋放出的乙烯氣體能有效抑制土豆的發芽速度。
2、花生髮芽生成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對人體危害極大,是世界公認的三大致癌物。據檢測,凡是被黴毒汙染的糧食、食品都有可能存在黃麴黴素,其中花生及其製品中含量最高。所以,發了芽的花生是不能吃的。
花生的儲存方法
生花生米放在容器裡晒2~3天,然後晾涼,用塑料食品袋裝好,封口紮緊,放置冰箱內冷藏,可延長儲存時間,隨吃隨取隨加工,不會壞掉。
3、紅薯發黴有毒素
關於“吃了發芽的紅薯會中毒”的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根本不會中毒,只是營養流失,口感變差。不過紅薯營養豐富,稍微短暫的發了芽,還是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紅薯不僅發芽,還伴隨著長出褐色或黑色斑點的情況下,紅薯是不能吃的,吃了這樣的紅薯會食物中毒。這是受黑斑病菌汙染所致,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統桶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劇毒。這種毒素即使經水煮火烤,但其生物活性是不會被破壞的。食用後,多在24小時內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還發高燒、頭痛、氣喘、神志不清、抽搐、嘔血、昏迷,甚至死亡。所以,吃進嘴裡的東西,儘量新鮮食用,以保證健康安全攝入營養。
儲存紅薯是需要小技巧的
先準備一個透氣的紙箱,然後在紙箱底層放一些紙,這樣可以吸附潮氣,讓紅薯保持乾燥不變質,把紅薯鋪一層,然後中間層再放一些紙,起到隔離的效果,使空間更透氣一些。鋪好幾層後,再放一個成熟的蘋果,蘋果放在紅薯裡面,會有保鮮的作用,最後把紙箱封好放在乾燥的地方,這樣儲存之後,就不怕紅薯發芽變質腐爛啦,儲存半年都很新鮮呢,是不是很簡單。
二、發了芽也可以吃的蔬菜,但營養價值會降低
1、調味品類:洋蔥、生薑、大蒜
作為生活常備調味品之一,廚房的角落裡總少不了洋蔥、生薑、大蒜的身影,一旦將它們遺忘,它們就“毫不客氣”的長芽。不過對於這種辛辣的調味品來說,發芽一般不會產生黴素,也不影響繼續食用。但營養卻會“大打折扣”,口感也會變差,這是因為新長出的芽吸取了它們原本的養分,食材也會變得乾癟癟,味道變淡。
洋蔥和大蒜髮芽,可能會給你的廚房帶來驚喜,比如找個盆把它們水培一下,不久後,你就可以收穫自己種的嫩蔥苗和青蒜苗了。
2、薯類:山藥、紅薯、芋頭
這些都屬於薯類,發芽過程並不會產生什麼有害的成分,但這些薯類和發芽的蔥薑蒜同理,放置時間過長,營養和水分會大量流失,口感也會變差。需要注意的是,發芽的紅薯能吃,但不代表發芽黴變的紅薯可以吃,一定要區分,以免誤食。
3、蔬菜類:白菜、油白菜、蘿蔔包括紅蘿蔔
這些蔬菜發芽,不會產生有毒物質,只是營養、水份和口感“跟不上了”。如果不想吃又不想扔掉的話,可以把它們變成網紅小盆栽,來點綴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是很不錯的。
三、發芽後居然逆襲變得更有營養的食材
1、豆類:綠豆、黃豆、豌豆
綠豆、黃豆、豌豆這三類豆類,發芽後不僅能吃,而且還是寶!就拿黃豆芽來說,相比黃豆,豆芽脂肪和還原糖有所下降,維生素A、維生素C、核黃素、煙酸和異黃酮含量則有所增加。這是因為黃豆發芽後,會將其阻礙營養素吸收的物質分解掉,所以吃發芽的黃豆,不僅營養高而且還可以提高營養的吸收率。更何況,發芽的黃豆,口感更清脆。
2、糙米
發芽的糙米,宛如獲得了新生,其富含的營養倍增。發芽後,糙米含有的維生素、葉酸等營養物質會增加。它不再需要過長的烹飪時間,吃起來口感更軟、更好。
為了不讓自己總在在“吃還是扔”中做選擇,下次買菜時,還是吃多少買多少吧!這麼實用的生活小妙招,發給朋友們一起看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