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患者,男性,30歲,微胖,頭汗多,口腔潰瘍,困重乏,胃脹,動則頭汗出,大便黏膩不爽,量少,性格急躁,愛發火。舌苔黃厚膩,脈滑數。

數診於各中醫,以脾虛、氣虛診療,給予補中益氣丸,參苓白朮顆粒,效差。

頭汗出常見有兩種情況。1.衛氣虛,汗不固。表虛不固自汗。常用方劑:桂枝加黃芪湯,玉屏風散。2.內有邪熱迫汗外出,比如陽明病實熱證,陰虛火旺盜汗證。

該患者,數診以氣虛脾虛論治,無效。那麼就不單單是一個氣虛汗出的頭汗症。綜觀其舌苔黃厚膩,大便黏膩不爽,熱邪不能下利通暢,鬱結於上,則頭汗出、口腔潰瘍、耳鳴、多夢、汗出油膩,甚則下半身涼,提示:中焦不通暢。脈象滑數,滑則溼,數則熱。

治則治法:疏肝氣,下大便, 清溼熱。

病因:性格急躁,愛發火,肝氣上逆,肝胃不和。

處方:柴胡,白芍疏肝理氣;炒檳榔,炒枳實,火麻仁(守而不走),郁李仁(潤,走),上四味降氣潤腸通便;上焦有熱,中焦鬱而化熱加黃芩,黃連,炙甘草。胃氣虛加黃芪、太子參,補中氣。服用兩週後,大便順暢,頭汗明顯減輕。

方藥分析:炒檳榔行氣、利水氣,下攻腸道宿便。枳實苦寒偏涼,辛發之氣比較甚。生用耗氣散氣,炒后辛散之氣有所收斂,降氣散結攻下作用不變,火麻仁潤而不下守而不走;郁李仁潤而走;兩藥合用攻下作用加強。年齡大患者加用桃仁,該藥祛瘀血、潤腸通便、氣血不和陰陽兩虛者加用當歸桃仁,對於腸道黑斑病效果佳。太子參偏涼,不易上火,健胃。適用於胃潰瘍,返酸,燒心、舌質紅、胃中有熱。胃中無熱情況可選用黨蔘。黃芪,益氣補虛,推動大便下行。

大便久而不下,會在腸道內鬱而化熱,黃芩、黃連苦寒祛熱。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此二味中藥有殺菌作用,清理腸道有害菌。炙甘草溫中補虛,配合黃芩黃連,以防苦寒敗胃黃芩黃連大黃,苦寒的藥加炙甘草以防苦寒敗胃。調胃承氣湯裡有加炙甘草。(炙甘草,生薑,大棗有護胃作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糖尿病不是突然產生的,想遠離糖尿病,平時請堅持一多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