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血糖、血脂異常的朋友,或是脂肪肝、肥胖人群等,可能經常會聽到醫生或是身邊人提醒要少吃肉,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各種肉類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那麼少吃肉會不會面臨蛋白質缺乏的問題,畢竟蛋白質不僅是肌肉、內臟、骨骼、面板、頭髮、血液等的組成成分,也是構成激素、酶、免疫物質的重要原料,是我們機體健康和各種生理功能正常執行必不可少的存在。
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醫生建議“少吃肉”,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日常飲食肉類應該怎麼吃?該如何保證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醫生建議少吃肉,不等於完全不能吃肉對於一些慢病患者來說,肉類的攝入確實需要注意量,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肉類攝入過多,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對血糖、血脂等慢病的控制同樣不利。
但是,醫生建議少吃肉,並不等於不讓吃肉,因為前面也說道了,肉類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如果完全不吃,很容易面臨蛋白質缺乏的問題,或是需要額外去增加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彌補這一缺失。
同時需要注意另一點,肉類是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這種維生素在其他食物中含量極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而缺乏維生素B12會嚴重影響代謝及神經系統的健康,所以少吃肉可以,但沒有必要完全不吃,如果是特殊情況完全不能吃的話,也建議額外的去補充維生素B12,來避免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
一般來說,對於三高人群肉類的攝入每天控制在100~150克是比較合適的,而且以去皮瘦肉為宜,少吃肥肉、動物內臟等。
但豬牛羊等肉類中,蛋白質的含量大概在20%左右,也就是說按照上述推薦的肉類攝入量,每天從肉類中獲取的蛋白質為20~30克,這個可以滿足身體的需求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人體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一般情況成年女性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不低於55g,男性不低於65g,這個是最低的限度,而標準攝入量是需要根據體重計算的,大致保持在1~1.2*公斤體重(健身人群、肝腎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除外)。
也就是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入在60~72克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從這個量或是蛋白質的最低攝入量來看,在少吃肉的情況下,蛋白質確實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不過也不必過於擔憂。
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通過以下其他食物來獲取蛋白質一、奶類
牛奶及優酪乳中的蛋白質含量在2.5~3g/100g之間,每天300~500ml的奶製品,可以提供10g左右的蛋白質,同時它們富含的其他營養素如鈣、鉀、鎂等對骨骼健康及預防慢病也有一定好處,還有朋友可能會想到乳酪,乳酪的蛋白質含量確實很高,可達到25%左右,如果平時有吃乳酪的習慣或者能接受也可以適量吃些,但是乳酪的熱量較高,需要控制攝入量,以免長胖。
二、豆類及其製品
它們也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除了大豆、豆腐、豆漿、豆乾、腐竹、豆腐絲等以外,其他豆類也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如黑豆、紅豆、青豆、毛豆等,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都在20%以上,也可以為補充蛋白質貢獻一份力量,根據中國膳食指南建議,豆類的攝入量每天在50克左右為宜,那麼這就意味著從豆類中也可以獲取到10克左右的蛋白質。
豆類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豆類中的膳食纖維、大豆蛋白以及高含量的微量元素,對血脂、血壓及血糖的調節有好處,三高人群及健康人群可常吃。
三、魚蝦蛋類
常見的魚類和蝦類的蛋白質含量在16%左右,也可以作為蛋白質的補充來源,魚類中富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血脂、心血管、大腦的健康有益,建議每週3次魚類,來代替豬牛羊肉,但同樣不太建議多吃,適量最重要。
蛋類每天可以吃1個雞蛋或鵪鶉蛋5~6個,還可以一個整雞蛋,搭配2~3個蛋清這樣吃,因考慮到其蛋黃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宜過多食用,不然很容易顧此失彼。
四、其他高蛋白食物
海蔘蛋白質含量在16%左右,燕窩在57%左右,魚膠在60~75%,它們也屬於高蛋白食物,不過它們含有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不如肉蛋豆類中的理想,吸收利用率也會低一些,不過作為額外的補充問題倒不大,但其價效比不是很高,有條件又喜歡吃可以適量吃些。
除上述提到的食物以外,我們日常的主食和蔬菜也會為人體提供一部分蛋白質,以大米為例,其蛋白質含量為7.9%,而蔬菜水果的蛋白質含量在0.5~4%之間,這樣每天的主食量加上500g左右的蔬菜和250克的水果,也可以為身體提供不少的蛋白質。
這樣算來,想滿足身體所需的蛋白品質還是比較容易的,特殊情況下,也可以考慮額外的補充蛋白粉,但是個人建議以飲食為主,不足再酌情考慮。
最後提醒一下, 蛋白質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為蛋白質的代謝需要肝臟、腎臟來完成,一旦攝入過量,會給肝臟和腎臟造成負擔,長期以往,它們的工作效率降低,會引發腎功能下降和肝功能異常等問題,同時蛋白質攝入過多還會增加骨鈣的流失,進而增加骨質疏鬆的患病風險。#健康科普排位賽##九月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