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以後會有忌口,這是公認的事實,中西醫中都有明確記載,但“發物”這個概念一直沒有明確規定,甚至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和清單,從而導致萬物皆可是發物,很多人在生病後忌口只能喝白粥了,那“發物”到底是什麼?
西醫中的“發物”西醫中是沒有“發物”這個概念的,很多時候醫生在生病後反而建議多吃一些一些禽、蛋、魚、肉來補充營養。不過西醫中同樣有忌口,而這些忌口都是原因,機制明確的。比如尿酸過高會引發痛風,而嘌呤在人體內氧化就會變成尿酸,所以痛風病人要對含有嘌呤的食物忌口。西醫對於飲食和疾病之間的關係分出了營養專科,經過科學論證後用於指導患者飲食,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現代醫學中的忌口,有科學理論支援。那中醫中的“發物”呢?
中醫中的“發物”“發物”嚴格來說甚至只能說是民間產物,在中醫中,講究的是個體化治療,治療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廣義上的“發物”,得了什麼病就忌口某種事物是沒有根據的,忌口是要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和疾病情況來確定的。就拿“發物”中最常被提到的牛羊肉和和辛辣,四川和內蒙也沒見到說有什麼特殊之處,比如傷口好得比別的省份的人慢。所以“發物”這個概念確實沒有科學依據。
“發物”的由來關於“發物”的由來,有大量的猜測,總的來說由以下幾種可能。
過敏,過敏是一個神奇的概念,在你接觸過敏原以前,你都不知道你會對什麼過敏,而且不同的人的過敏原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甚至有6%的人對敏感,進食麵食後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症狀。而常見發物中的海鮮是中國最常見的過敏原。
細菌感染,魚蝦在腐敗變質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胺類物質,會使人出現蕁麻疹等症狀,而在古代運輸和儲存都比較原始的情況下,更容易被細菌感染,在本身患病的情況下,再被細菌感染,也難怪古人將海鮮列為“發物”了。還有比如荔枝龍眼等帶殼水果,清洗不乾淨的話果殼上的塵土細菌可能會進入口中,而且高糖環境是細菌最好的滋生環境,吃完高糖水果漱口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的習慣吧。
異體蛋白,異體蛋白指的是來自於本體之外的蛋白質成分,而異體蛋白可能會構成過敏原導致過敏,牛羊雞鴨魚肉甚至雞蛋都是異體蛋白。
“發物”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卻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於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就像古代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一樣,經驗卻是可以適用一部分情況,但是不代表它就是正確的,而福斯對於“發物”都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裡在遵循,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也不能盲目遵從,從而導致只能喝白粥,生病了以後更是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保證忌口的同時,多多補充各種營養物質才能儘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