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一般都是這種湯類的比較多,很多人都喜歡在熬好之後立馬趁熱喝掉,那麼這樣是對的嗎?中藥究竟什麼時候才最好呢?很多人不知道這裡面可是有大講究的哦,在對的時間喝藥會發揮最佳的功效哦,快來看看吧!
中藥每天什麼時候喝最好
一般來說,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治療虛症和腸胃病,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
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中醫認為,一般中藥應該溫服,即在常溫下放至30°-37°再喝。丸、散一類中成藥用溫水送服。
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在實際用藥時,醫生會根據就診者的身體變化隨證調整用藥,用藥的方子不會侷限於某一類藥。再加上患者長期服藥,“是藥三分毒”,難免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
所以我們建議需要長期喝中藥湯劑的人,應該在飯後30—60分鐘內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現代中醫學認為,原則上,服藥應該避開進食的時間,從飯前半小時到飯後1個小時都不要服中藥,以防食物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
有三類藥物通常嚴格要求空腹服用
首先,治療胃潰瘍、胃黏膜糜爛時,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藥,來抑制胃酸的分泌,並在胃內壁產生一層保護膜,這類藥物應儘可能選在飯前空腹服用。
其次,一些瀉下的藥物,如治療便祕的大黃等,也應該空腹服用。最後,滋補類藥物也多建議空腹時服用。
具體服藥的時間選擇,還應考慮到藥物的性質和作用特點。安神類的應該選擇在睡前約1小時服用。驅蟲藥也應該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時間充分殺蟲,次日可將蟲體排出體外。
治療瘧疾的藥,應在有規律的發作前2小時服,這樣有利於殺死瘧原蟲,控制瘧疾的症狀發作。本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