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9 月 21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分別關注:膳食糖、咖啡、癌症預防、外泌體ncRNA、膳食致癌物、食管癌預測、膽固醇、維生素D受體、分泌蛋白RSPOs。 ​​

超10萬人資料:吃糖真的增加癌症風險嗎?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766]

① 納入約10萬名18歲以上的參與者,中位年齡40.8歲,中位隨訪5.9年,通過記錄飲食來評估糖攝入量;② 隨訪期間共發生2503例癌症,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 肺癌和肥胖相關癌症;③ 總糖攝入量與較高的總體癌症風險相關(Q4vsQ1的HR=1.17),這種聯絡主要來自乳腺癌(Q4vsQ1的HR=1.51);④ 對隨訪期間的體重增加進行調整後,該關聯仍然顯著;⑤ 新增糖、遊離糖、蔗糖、來自基於牛奶的甜點、乳製品和含糖飲料中的糖與患癌風險顯著相關。

【主編評語】

過量糖攝入被認為是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相比之下,關於糖的攝入和癌症之間的關聯尚不明確。實驗資料表明,糖可能通過肥胖、炎症和氧化機制以及胰島素抵抗在癌症病因學中發揮作用,即使在沒有體重增加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最新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大型佇列研究發現,膳食糖可能是癌症發生(尤其是乳腺癌)的可變風險因素。(@楂小夭)

【原文資訊】

Total and added sugar intakes, sugar type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

2020-09-16, doi: 10.1093/ajcn/nqaa246

JAMA子刊:喝咖啡或可提高晚期大腸癌患者生存率

JAMA Oncology——[24.799]

① 納入1171名未治療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CRC)患者,存活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5.4年;② 咖啡攝入的增加與癌症進展和死亡風險的降低有關,1杯咖啡/天增量的風險比(HR)分別為0.95和0.93;③ 相比不喝咖啡的人,每天喝2-3杯咖啡的參與者其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多變數HR均為0.82;④ 每天喝>4杯咖啡的參與者其OS和PFS的多變數HR分別為0.64和0.78;⑤ 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都具有顯著相關性。

【主編評語】

一些在咖啡中發現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胰島素增敏的作用,可能有助於抗癌活性。流行病學研究已確定了咖啡攝入量的增加與結直腸癌(CRC)復發和死亡率降低之間的聯絡。但晚期或轉移性CRC患者咖啡飲用量與生存率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最新發表在JAMA Oncology的前瞻性觀察佇列研究發現,在晚期或轉移性CRC患者中,飲用咖啡可能與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的降低有關,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潛在的生物學機制。(@楂小夭)

【原文資訊】

Association of Coffee Intake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2020-09-17, doi: 10.1001/jamaoncol.2020.3938

膽固醇積累如何加快大腸癌進展?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侵襲性結直腸癌(CRC)中角鯊烯環氧酶(SQLE)水平降低;② 膽固醇的積累減少了SQLE丰度,誘導上皮間質轉化,產生遷移性癌症幹細胞,並加速癌細胞的惡性轉化和侵襲性;③ SQLE的減少可解離GSK3β與p53的相互作用,導致GSK3β抑制和p53降解,幫助癌細胞克服細胞內限制從而發生惡性轉化;④ GSK3β活性分子有助於穩定SQLE,從而增加細胞膽固醇含量;⑤ SQLE可與pGSK3βtyr216互做,抑制GSK3β可增強癌細胞存活,該過程依賴SQLE。

【主編評語】

角鯊烯環氧酶(SQLE)是膽固醇生物合成中的一種限速酶,被認為是一種原癌基因。但是,過多的膽固醇會降低SQLE水平,而SQLE與侵襲性結直腸癌(CRC)有關。最新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證明,膽固醇積累導致的SQLE降低通過啟用β-catenin致癌通路和抑制p53抑癌通路,加重CRC進展。(@楂小夭)

【原文資訊】

Reduction of squalene epoxidase by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accelera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2020-09-14, doi: 10.1053/j.gastro.2020.09.009

國內團隊:維生素D受體如何影響大腸癌惡化?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13.493]

① 酸性腫瘤微環境可抑制結直腸癌(CRC)細胞對維生素D受體(VDR)的表達,VDR的表達與腫瘤惡性程度及CRC復發密切相關;② 在酸性腫瘤微環境中,VDR抑制腫瘤幹細胞(CSC)表型,增強CRC幹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③ 酸性腫瘤微環境通過VDR-SOX2軸調控CRC的乾性和耐藥性;④ 酸性微環境抑制腫瘤細胞核內VDR聚集,通過PPARD抑制VDR表達;⑤ 酸性腫瘤微環境的正常化和VDR表達的誘導可抑制CRC的發生和發展。

【主編評語】

酸性腫瘤微環境為惡性腫瘤的進展提供了能量來源,細胞對酸性環境的適應導致了癌症幹細胞的出現。維生素D受體(VDR)的表達與結直腸癌(CRC)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但其在CRC幹細胞中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來自中山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徐瑞華和駱卉妍研究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發表最新研究,揭示了酸中毒通過調節SOX2的表達影響CRC細胞乾性的新機制,揭示了VDR表達異常導致維生素D訊號的無效啟用,從而導致維生素D在抗腫瘤過程中缺乏作用。(@楂小夭)

【原文資訊】

VDR–SOX2 signaling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stemness and malignancy in an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2020-09-09, doi: 10.1038/s41392-020-00230-7

分泌蛋白RSPOs抑制腸腺瘤生長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在APC突變小鼠中,分泌蛋白RSPO1-Fc的系統表達可抑制Wnt/β-連環素訊號通路和腺瘤細胞的增殖;② ApcMin/+小鼠中,RSPO1–Fc的持續系統性表達可減少腫瘤數目和異型增生,提高小鼠存活率;③ 譜系示蹤顯示,RSPO1對正常上皮細胞具有競爭性生長優勢;④ RSPO1-Fc在腺瘤細胞中抑制Wnt訊號通路,啟用TGFB/SMAD通路,並誘導早期凋亡;⑤ 致癌Kras突變保護腫瘤細胞不受RSPO1-Fc系統表達導致的生長抑制作用。

【主編評語】

APC基因和Wnt訊號通路中其他基因的突變參與了結直腸癌(CRC)的發生。R-spondins (RSPOs)是一種分泌蛋白,可以放大腸幹細胞中的Wnt訊號。最新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發現,在ApcMin/+小鼠中,RSPO1的表達增加了腺瘤細胞的凋亡,減少細胞增殖和Wnt訊號傳導,導致腸道腫瘤的縮小和減少,延長小鼠生存時間。(@楂小夭)

【原文資訊】

Expression of R-spondin1 in ApcMin/+ Mice Reduces Growth of Intestinal Adenomas by Altering Wnt and TGFB Signaling

2020-09-14, doi: 10.1053/j.gastro.2020.09.011

外泌體ncRNAs在大腸癌中的臨床應用(綜述)

Cancer Letters——[7.36]

① 轉移或非轉移的結直腸癌(CRC)患者和健康人血液中外泌體ncRNA表達模式不同,提示外泌體ncRNA在CRC診斷中的潛在作用;② CRC細胞或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ncRNA可重塑腫瘤微環境(TME),如調節基質細胞或CRC細胞行為,並參與建立轉移前生態位(PMN);③ 外泌體ncRNA在介導CRC細胞的化療耐藥中發揮重要作用,對其進行調控或可改善CRC患者的化療敏感性;④ 外泌體ncRNA在CRC臨床應用中具有診斷、預後預測和作為治療反應監測生物標誌物的潛力。

【主編評語】

最近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ncRNAs)可以選擇性地包裝成外泌體,並從供體細胞傳遞到受體細胞,從而調節受體細胞的行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轉移或非轉移的結直腸癌(CRC)患者以及健康對照中,血液中的外泌體ncRNAs表現出不同的表達模式。此外,外泌體ncRNAs可參與調控腫瘤微環境、建立轉移前生態位以及通過細胞-細胞交流誘導耐藥。外泌體ncRNA有潛力作為CRC患者診斷、預後預測和治療反應監測的生物標誌物。(@楂小夭)

【原文資訊】

Exosomal noncoding RNAs in colorectal cancer

2020-09-06, doi: 10.1016/j.canlet.2020.08.037

Nature子刊:基因組拷貝數可提早預測食管癌

Nature Medicine——[36.13]

① 研究顯示非整倍體和驅動基因突變的出現比癌症診斷要早很多年;② 納入88名巴雷特食道癌監測的患者,收集長達15年間的777例活檢樣本進行淺層全基因組測序;③ 結果顯示,即使在組織病理髮生改變的10年前,基因組拷貝數訊號就可區分進展性疾病和穩定性疾病;④ 利用基因組拷貝數對疾病型別進行預測,這一方法在76例和248例患者的兩個獨立佇列中得到驗證;⑤ 該方法成本低,適用於標準的臨床活檢標本。

【主編評語】

Nature Medicine近期發表的文章,顯示基因組拷貝數的變化可用於區分進展性和穩定性疾病,而且可在組織病理髮生改變的10年之前進行區分。表明與目前基於病理組織學和臨床表現的管理指南相比,基因組分類可使高危患者得到早期治療,並減少對不太可能發生癌症的患者不必要的治療和監測。(@愛的抉擇)

【原文資訊】

Genomic copy number predicts esophageal cancer years before transformation

2020-09-07, doi: 10.1038/s41591-020-1033-y

157株腸道細菌如何影響大腸癌細胞生長?

Gut Microbes——[7.74]

① 篩選157株滅活菌株及其細胞培養上清(分泌組),研究其對細胞生長的影響;② 擬桿菌、腸桿菌和丹毒絲菌的分泌組可促進細胞生長,而絕大多數梭桿菌及其分泌組抑制細胞生長;③ 在一些細菌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與細胞生長速率有關,如梭菌中的毒力基因TcdA和TcdB,以及梭桿菌中的FadA都可抑制細胞生長;④ 促進生長的擬桿菌細胞中,鈷胺素合成途徑相關基因表達豐富,而抑制生長的梭桿菌細胞中,乙醇胺利用途徑相關基因表達量高。

【主編評語】

通過高通量篩選證實,人類腸道微生物組中的幾種細菌與結直腸癌(CRC)相關。部分驅動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已經被闡明,一些細菌膜蛋白或與癌細胞互作的分泌分子被證明參與其中。然而,對於大多數腸道細菌來說,它們是否能促進或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尚不清楚。最新發表在Gut Microbes的研究使用157株腸道細菌和6種細胞系(5種為CRC細胞系),揭示了不同腸道細菌如何對細胞生長產生廣泛影響。該研究結果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腸道微生物對宿主細胞的影響。(@楂小夭)

【原文資訊】

Growth rate alterations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by 157 gut bacteria

2020-09-11,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99733

微生物作為膳食致癌物結合劑的保護作用(綜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7.862]

① 可能致癌的食品成分大致可分為巨集觀成分(不直接影響DNA,如脂肪)和微觀成分(直接引起各種形式的DNA改變和損傷,如植物毒素、重金屬等);② 當前減少膳食致癌物質攝入的策略包括使用無機吸附劑、沸石、矽藻土、活性炭、植物成分(如纖維素)等,缺點在於昂貴、難實現、效率低;③ 乳酸菌和酵母的潛在保護作用包括去除雜環胺、多環芳烴、重金屬、黴菌毒素、吲哚、丙烯醯胺等,缺點在於影響因素較多、微生物-毒素複合物穩定性不高等。

【主編評語】

飲食中的致癌物質在癌症和飲食的關聯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進行很多物理、化學的探索以控制人類與這些飲食致癌物質的接觸。然而,這些策略大多較為複雜、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其應用受到限制。而微生物學方法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最近的體內外研究表明,乳酸菌(LAB)和酵母或可作為膳食致癌物質結合劑。最新發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綜述討論了來自乳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和酵母屬的菌株作為膳食致癌物質結合劑的保護作用。這些微生物可能通過減少膳食致癌物的生物可及性而發揮保護作用,減少其毒性作用,但結合過程的發生機制有待進一步闡明。(@楂小夭)

【原文資訊】

Protective rol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s as dietary carcinogen-binding agents – a review

2020-09-09, doi: 10.1080/10408398.2020.181368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明日秋分,天寒氣燥之際,宜吃這“溫潤三寶”,順應時節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