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最火的養生話題,那肯定非祛溼莫屬了。
頭昏腦漲、一整天都在犯困;
大便黏馬桶;
總感覺身體這癢那也癢......
這時候,估計很多人開始摩拳擦掌,準備了各種祛溼食療,誓要和溼氣戰鬥到底。
且慢!一直以來,大家更關心“吃啥能祛溼”,其實,有一些咱們常吃的食物,吃多了反而會加重溼氣!
3種“溼氣果”,越吃溼氣越重
一是外部:氣候潮溼、久居溼地、涉水淋雨,溼邪可從外侵襲人體;二是內部:體內臟腑功能不調,也可導致溼邪內生。其中,又以飲食不當導致的脾胃功能失常最為常見。
舉個例子,熱帶水果多溼熱,吃多了會加重體內溼氣。比如,這3種黃色水果:芒果、菠蘿、榴蓮,吃多了會讓你溼氣越來越重,再喜歡也要管住嘴!
“一茶二菜”,勸你少吃
1茶
很多人為了祛溼,涼茶真沒少喝。尤其在廣東,涼茶攤隨處可見,懂點養生的人,還會自己在家熬。
然而,讓你溼氣越來越重的“內鬼”,可能是你手裡的“祛溼茶”!
例如,清熱解毒類的涼茶(如癍痧涼茶、廿四味涼茶等),性味比較寒涼,頻繁飲用會導致脾胃虛寒。相對而言,薏仁祛溼茶、五花祛溼茶沒那麼寒涼,但如果天天都喝,也對脾陽有損,反而越祛越溼。
特別提醒:當喝涼茶後出現沒胃口、拉肚子時,往往意味著脾胃受損,應馬上停止飲用。
2菜
這兩個菜就是以辣著稱的——湘菜和川菜。
雖說辣椒有祛溼的作用,但是吃多了反而會加重體內溼氣。這是因為,吃太多辛辣食物會生內熱,而熱邪常和溼邪一起“狼狽為奸”,人就容易生病。
除了川菜、湘菜,深受吃貨們喜愛的麻辣火鍋、小龍蝦,最好也別多吃。此外,冰涼食物容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也要少吃。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給大家點乾貨——祛溼到底哪家行?
最幸福的祛溼法——吃
說到祛溼,怎麼能少得了吃呢,給大家推薦“一茶一湯一粥”:
1清底茶
材料:山藥10克,薏苡仁10克,茯苓5克,白朮5克,蓮子10克,白扁豆10克。
烹製方法: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內,加入1500毫升清水煮開,小火煎煮15分鐘,關火燜至溫度適口即可。
喝法:每週3次,連飲3天,連用3周。
溫馨提示:孕婦慎用。
2茯苓雙豆祛溼湯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陳皮5克、生薑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烹製方法:將茯苓、陳皮洗淨,生薑切片備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淨,浸泡數小時;瘦肉洗淨切大塊。將所有原料放入大燉盅內,加適量清水,加蓋後隔水燉2小時,即可調味食用。
3紫蘇葉粳米粥
烹製方法:將紫蘇葉15 克與粳米100 克煮稀粥。
作用:有健胃祛溼的作用,出現食慾不佳、消化不良、便祕、咳喘痰多、胸悶時,可以多吃一些。
最 “火”的祛溼法——吃辣
有人肯定要懟小編了:你剛剛不是說吃辣會增加溼氣嗎,這會又要讓我們吃?彆著急,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辣椒,向來是祛溼的“高手”,中醫認為辣椒能散寒除溼。但是,如果你盲目吃辣,不但不能祛溼還會加重溼氣。
給愛吃辣椒的朋友支幾招——
①選紅辣椒,效果更好
紅色辣椒還對心臟有益。
②怕上火?加點料
做辣菜時,可以搭配些瀉熱潤燥、性涼滋陰的食物,蔬菜如苦瓜、絲瓜、黃瓜等,肉類如鴨肉、鯽魚、蝦等。
當出現口舌生瘡、便血或肛門疼痛時,就是提醒你:辣吃多了!
此外,這些人最好別吃辣:痔瘡、甲亢、眼病患者,哺乳期產婦,腸胃不適或患有胃潰瘍、食道炎等消化道疾病患者。
最方便的祛溼法——泡腳
泡腳的好處多,這大家都知道。其實,如果在水裡加點料,還能輕鬆趕走溼氣——
①加花椒
方法:把鮮花椒放入布袋中,用繩子繫緊,放入熱水盆中;泡腳時,以微微出汗為度,15~20分鐘即可。
注:花椒包可反覆利用,用一個星期左右再換新的就可以了。
②生薑
方法:泡腳時,加幾塊拍扁的生薑進去。
泡腳時加些幹橘皮,有助於祛溼。
最簡單的祛溼法——按揉穴位
還有一個易行的祛溼法,不需要任何工具,而且隨時隨地都能做。試試按揉、拍打以下穴位、部位,祛溼又通經:
1揉、拍三個“窩”
①腋窩:在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
方法:沒有時間次數限制,可以經常按揉,來疏導心經鬱火。
②肘窩:肘窩外側的曲池穴是人體關鍵“排汙口”。
方法:每週或隔週在肘窩、膕窩處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類似刮痧時候的出痧反應)。
2掐揉三個穴
①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②承山穴:小腿後面正中,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小腿腹肌肉的凹陷處。
③豐隆穴:小腿外側膝眼和外踝連線的中點,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脛骨前緣外側1.5寸(中指、食指併攏的兩指寬)。
方法:每天堅持掐揉以下三個穴,至少各10分鐘。
以上穴位按揉時,有明顯的酸脹感,堅持按揉一段時間後酸脹感減輕,這是溼邪漸散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