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
今日,秋分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故有“平分秋色”之說
秋分後氣候逐漸乾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專家提醒
真正的秋天開始了
養生要注重陰陽平衡
秋分之後,燥邪當道!
不發熱卻乾咳不止
在杭州城西某網際網路公司當程式設計師的25歲小虎(化名),最近老是咳嗽不止,多次量體溫顯示正常,他的咳嗽主要以乾咳為主,沒什麼痰。由於今年疫情特殊情況,單位領導見小虎坐在辦公室一直“咳咳咳咳”,就提出讓小虎去醫院做個核酸檢測,好讓同事都能安心工作,結果小虎核酸檢測陰性。
“乾咳的原因有多種,您一直乾咳是因為外感了秋季燥邪所致。”範小芬副主任給小虎望聞問切後解釋道。什麼是燥邪?燥氣為秋季主氣,秋分時節因以其天氣不斷斂肅,空氣缺乏水分之濡潤,因而出現秋涼而勁急乾燥的氣候。大自然燥氣過盛的話,使人易患秋燥病。而燥邪傷人呈現出來的症狀,可見口、鼻、咽、脣等官竅乾燥之象。“是不是還有便祕等症狀?”
“有!”小虎羞澀地回答道。燥邪作為秋天的主要邪氣,它有兩個特點:容易耗傷津液和容易傷肺。秋分後,可以明顯感覺到口脣乾燥,這都是燥邪傷及津液導致的,津液損傷嚴重的還會引起面板乾澀皸裂。而肺是呼吸的主要臟腑,通過口鼻與大氣相通,因此燥邪最容易侵犯肺臟、耗傷肺津,出現乾咳少痰、痰黏難咯,甚至是痰中帶血的病症。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津不足則大腸的津液沒辦法得到補充,然後大便乾結難解。
“也不用特地開中藥調養,平時在飲食上注意就好,多喝水,少吃火鍋、麻辣燙、串串這種辛辣重口的食物。”範小芬副主任告訴小虎,秋燥時節,辛辣食品應儘量少吃,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尤其是生薑,都屬於熱性食材,吃後容易傷津耗液。
秋季養生,注重陰陽平衡,
飲食運動有講究!
01
飲食調養:防“秋燥”、“養收”少辛多酸
秋分以後,我們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飲食上應該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蓮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石榴、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溫潤調養佳品,可以在秋分節氣後多食用預防秋燥。
除了預防秋燥,我們還可適當進補,比如吃些山藥,雞湯、骨湯、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這些食物都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但是不要食用過度,以免傷害脾胃。
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秋燥之氣很容易傷肺,而酸味的食物有助於收斂保護肺,辛辣等食物會發散,加重秋燥,所以秋分養生,飲食方面要“少辛多酸”,就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儘量少食蔥、姜、蒜、辣椒、羊肉等辛辣食物,多食用山楂、橘子、柿子、石榴等酸味食物。像羊肉火鍋、麻辣燙、麻辣火鍋秋季還是少吃。
02
運動調養:輕鬆平緩
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
秋季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鍊和有氧運動,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單車、跳舞等。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迴圈系統,改善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迴圈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