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天晴不覺秋至,

一雨方知秋涼。

這幾天的魔都上海,秋風起,雨意濃。

昨日是秋分。

與春分相同,這兩個節氣都是古人在眾多節氣中最早確立的,素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據考證,傳統節日中秋節便和秋分祭月有著密切的關係。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個時候,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的氣血亦同。

而且,季節交替時節,“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早晚溫差變大,使得一些貪涼的人紛紛中招,感冒發燒、腸胃疾病、呼吸道等疾病的患者都開始增多,目前,正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更應關注健康關注季節交替時的身體狀況。

如何在秋分時節科學養生,大有學問。

例如飲食上應以清潤溫潤為主。

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後,氣溫驟降,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幹、咽乾、咽癢、面板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補充水分,預防秋燥。

但要注意的是,秋分所謂的燥邪和白露的燥邪是不同的,秋分的燥邪屬於涼燥,而白露則屬於溫燥,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糯米、核桃等。

同時,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也種類繁多,像藕、甘蔗、柑橘、山楂、葡萄、百合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尤其是鮮梨、蘿蔔具有行氣功效,可以抵達人體各處潤燥,但梨應儘量熟食,以滋五臟之陰。

聊完飲食方面,再看秋分時節的起居。

秋季尤其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哪怕比以往早10分鐘,也是進步。特別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

道醫還認為:側身屈膝而臥,可使精氣不散,以右側弓形臥位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臥如弓”,這樣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變動,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鬆,胸部受壓小,不容易出鼾聲。但需要指出的是,睡眠姿勢的選擇須因人而異,有些疾病患者並不宜採用右側臥方式。

最後,秋季也要堅持運動,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黃帝內經》素問篇中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所以,秋分時情志平和也是養生重要基礎。

尤其是中老年人來,應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

最後,秋分已過,晝短夜長,祝福所有小夥伴們身體安康,福壽延年。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微量元素硒 常吃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