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2型糖尿病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當中,發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當屬心血管併發症。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簡稱“糖心病”)具有發病早、進展快、病情重、預後差的特點。

發病年齡提前 糖心病的發病年齡比非糖尿病患者提前5~10年,許多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高血壓、冠心病,甚至急性心梗。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往往是集多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於一身,因而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提前,而且病情更加嚴重。

1、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由於長期高血糖,使支配血管的神經(特別是交感神經)發生病變,使血管不能及時收縮,當體位發生改變(由臥位變為立位)時會出現一過性收縮壓下降超過30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超過20毫米汞柱,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出汗、眼前發黑,甚至昏厥,即“體位性低血壓”。

2、靜息狀態下心跳加快或“固定心率”

正常人運動時心率增快,休息時心率減慢,而糖尿病人則不然,表現為靜息狀態下心率增快,每分鐘多在90次以上,同時伴心悸、心慌、胸悶、頭暈等症狀,這是由於長期的糖毒性致使迷走神經受損的緣故。

還有部分糖友表現為“固定心率”,即心率不隨活動或休息而增快或減慢,這也是由於患者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受損,心臟完全失去了植物神經支配的緣故。

3、發生無痛性心梗概率更高

普通心臟病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時,會產生大量乳酸,刺激心臟的感覺神經,使患者產生疼痛感(心絞痛)。

但糖尿病性心臟病患者,即使心肌發生了嚴重的缺血、缺氧,甚至發生了較大面積的梗死,也不會出現疼痛或者僅表現為輕微疼痛,從而極易誤診、漏診,也是造成這類患者猝死的原因之一。

4、發病年齡早

普通心臟病的發病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而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的發病年齡一般要早於普通心臟病,這主要是患者長期的高血糖損害造成的。

鑑於上述特點,糖尿病人不僅要積極控制血糖,還要定期到醫院做心電圖、心功能等檢查,積極預防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生。

那麼糖尿病病人究竟該如何正確預防心臟病?

1、合理降糖

積極控制血糖,使其保持在正常範圍。HBA1C(糖化血紅蛋白)應≤6.5%。控糖中要儘量避免低血糖。

牢記一個目標:請記住“5、6不過7,7、8不離10”的血糖控制標準順口溜。即空腹血糖在5~6毫摩爾,餐後2小血糖在7~8毫摩爾為理想標準。空腹血糖不過7毫摩爾,餐後2小時血糖不離10毫摩爾為一般標準。

2、控制血壓

控制血壓不僅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還能減少腎病發病率,可謂一箭雙鵰。

糖尿病人應儘量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毫米汞柱)以內。糖尿病人更需要做到的,是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控制血壓,主要包括減輕體重、限鹽、少飲酒、戒菸。

3、調節血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治療的首要目標。控制血脂的首要目標是LDL(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來說應該力爭降到更低。同時,爭取HDL(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 TG(甘油三酯)<2.2 mmol/L。

4、適當運動

餐後1小時運動,散步每分鐘100步30分鐘;慢跑每分鐘110步20分鐘;小跑每分鐘120步10分鐘。三者的動量均為一個運動單元,都可消耗熱量80~100卡。降低血糖1~2毫摩爾。

5、情緒穩定

情緒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對於糖尿性心臟病病人來說,如果情緒波動大的話,會使他們搏動不規律,容易心律不齊,嚴重者還會危機生命。

如果精神壓力很大,情緒總是處於不好的反應中,而且老是覺得心慌胸悶,就要特別注意一下了。

所以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使自己有健康穩定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很重要!

定期評估患者的心臟情況

患者要定期對心臟做出精確評估。對心臟的評估,主要包括倆個部分,一個是對心臟本身的一個評估,一個就是醫患因素的評估,還有就是一些併發症的評估。

心臟的檢查取決於有什麼樣的症狀,如果在活動後又胸痛,或者時而發生胸悶不適,和活動或者情緒激動有關,這樣的患者需要檢查冠狀動脈的問題。對心臟功能的評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心電圖以及動態心電圖來評估,二是心臟結構方面有無異常,主要通過心彩超來評估,三是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有無狹窄或阻塞,主要通過心臟增強CT或者冠脈造影來評估。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高血壓怎麼調理?教你5個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