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黃連苦寒易傷胃陽,若與辛溫之乾薑生薑相配則胃陽得以顧護,苦味辛味搭配則可收辛開苦降開暢中焦之效。
二、黃連與大黃相伍能降糖降脂,等量應用為宜,一般用量為3-6g,以排便次數1-2次為度,若排便次數超過兩次可佐茯苓、甘草。糖尿病病人兼見便祕者,即可隨症用之。
三、女子冬春季手足逆冷、納少、乏力者,可用補中益氣東加乾薑治之。方中甘草與乾薑相伍,甘草乾薑之比為2︰1,目是恢復脾胃之陽。甘草乾薑合用辛甘化陽,可恢復中焦之陽氣,中焦陽氣得以振作,故四肢溫矣。
四、治療慢性病疑難雜病,不論何病何期,均應時時保護患者胃氣,因脾胃為人體升降之樞,其功能的正常,關乎全身氣機之斡旋,故中醫有“中央健,四旁通”之謂也。
五、現代醫學認為,人體具有自愈調整能力,任何藥物作用的正常發揮,最終都是通過調整和改善人體功能而達到間接治癒疾病的目的。藥物並不能直接治病,只是幫助患者治療疾病,中醫學一貫強調整體觀念,其實也含有此層意思。
六、白頭翁善清胃腸溼熱和血分熱毒。臨床證實其具有解毒涼血消腫之功,臨床上用白蛇合劑配白頭翁、公英、連翹可治痄腮;白頭翁與白茅根、生地、梔子炭可治血熱妄行之鼻衄;白頭翁重用30g紅糖10g,久服可治頸部淋巴結腫大;以白頭翁、敗醬草為主,加帶下三藥可治慢性盆腔炎;均有佳效。
六、半枝蓮20-30g水煎當茶飲用,可用於消化道和婦科腫瘤的調治,有明顯的改善症狀的作用;氣血虛者可與太子參合用。
七、口舌生瘡纏綿不愈,可從痰熱入手治之。臨證口舌生瘡見舌紅、苔黃膩、脈弦者,即可考慮痰熱。此症多由內臟失調,痰溼內停,日久化熱,痰熱互結,上蒸於口而為口瘡,可用溫膽東加茵陳、蛇莓治之,收效良好。
八、治療面板病,可在應證方藥中合入升降散四藥,多收佳效。升降散升降並用,升清降濁,疏風清熱,可使機體內外通達、氣血調和,內鬱三焦之熱得以清散,故有效。
九、國醫大師路誌正先生總結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治疑難病經驗,提出“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常”。所謂“持中央”是說調治疑難病要以中焦脾胃為主心,兼顧心肝肺腎四髒,調整陰陽的平衡,調節氣機之升降,恢復五臟正常的生理功能,中焦功能正常,培後天之本以厚德載物;“運四旁”之運有輸送之義,是言正常的臟腑功能;後二句是講,只要抓住脾胃這個中心,氣機調暢、潤燥適宜、納化正常則身體康健,正氣足,病邪退矣。只要在臨證時,多揣摸領悟,必能藥半功倍,收效良好。
十、中醫人才的評定不能僅用論文科研成果來說話,中醫人才是多方面的,有專門從事科研的人才、有教學人才、有專門從事中醫理論研究的人才、有中醫文化方面的人才,更多的是在一線臨床工作的中醫臨床人才。從事科研和理論研究,論文可以反映其主要學術思想;從事教學的中醫人才重點是教書育人,講課講得好;臨床人才重在臨床實踐,重在中醫思維的應用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忙於臨床的人可能論文少,不願做臨床的人可能論著多。目前中醫界所謂的專家教授多如牛毛,而能教書能看病的中醫人越來越少。有些人職稱很高、頭銜很大,雖名為專家但看不了病。而長期從事臨床實踐的中老年中醫職稱低收入少而挫傷積極性,臨床大夫的考核,重在臨床療效,臨床家不能脫離臨床,離開了中醫臨床就不能成為臨床家。臨床家和名醫的評判,重在臨床,重在百姓的真正認可。對於臨床工作者來說,要將臨床經驗不斷總結不斷昇華,但不要成為論文的奴隸。寬鬆的社會環境和學術氛圍,可以讓更多的臨床家湧現。